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2 13:37: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小题1:??,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小题2: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低眉信手续续弹,?。(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4:盈虚者如彼,?。(苏轼《赤壁赋》)
小题5:?,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小题6:元嘉草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小题1:锲而不舍?
小题2:声断衡阳之浦
小题3:说尽心中无限事?
小题4:而卒莫消长也
小题5:莫笑农家腊酒浑?
小题6:封狼居胥


本题解析:小题1要注意“锲”的写法;小题2注意“浦”的准确记忆;小题4注意不要漏掉虚词“而与也”;小题5注意“浑”字的准确记忆;小题6注意“胥”字的准确记忆。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选出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肿涨自诩极限盛气凌人
B.攻讦渲泄玄思震聋发聩
C.蜕除戡察吐纳琳琅满目
D.媲美馈赠曼延归根结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A.肿胀B.宣泄、振聋发聩 C.勘察)蔓延=曼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一些学生的考场作文,不仅内容空洞,层次混乱,语言不通,而且书写马虎,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C.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作出回复:“我们秉持以邻为壑的原则,不会因为我们的发展去侵害别国或者别人的利益。”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断章取义,在劫难逃: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B 张冠李戴,不忍卒读: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C 感情色彩不当,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灾祸转嫁给别人。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颁奖词是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例如,201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包含人物的主要事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4分)
鲁迅?杜甫?曹雪芹?桑地亚哥


参考答案:杜甫——不在乎官职的卑小,不在乎房屋的狭促,杜甫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职责。他的诗,不但是自己心声的反映,也是时代的写照。他在和平之时快马轻裘,显示了诗人的浪漫;在战乱之际不忘犹国,显示了君子的风范。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诗风的沉郁顿挫,更在于千古罕有的人格魅力。在盛唐诗人的璀璨星空中,杜甫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
曹雪芹——为了一个梦,他忍饥挨寒,孜孜不倦;为了一个梦,他呕心沥血,笔耕不辍。一部《红楼梦》,凝结了一个文人的辛酸血泪;一部《红楼梦》,映现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的他,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鲁迅——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你在荒野里呐喊,你在孤独中彷徨。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巨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语句扩展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人物的具体经历和历史的贡献来写。尽量讲究文采,运用修辞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请对材料中《公民建议书》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
2011年12月8日,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发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新生代进城务工者不希望被称“农民工”,依然认为自己是“农民工”的,只占14%。
近日,八位学者、律师联合向国务院寄出《公民建议书》,认为“农民工”称谓存在歧视成分。提请国务院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府行文中变更“农民工”称谓,以改变外来务工者受歧视的现状。


参考答案:(1)我认为“农民工”这一称谓存在歧视。(1分)“农民工”这一称谓把农村进城务工者与一般工人区分开来,使得“农民工”在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方面都相对差于一般工人。(1分)
(2)我认为改变称谓无法改变农民工受歧视的现状(1分)因为农民工真正受歧视的是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等方方面面,只改变称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2分)


本题解析:要发表两点看法,一是“农民工”这一称谓是否存在歧视,二是改变称谓能否改变现状。如认为不存在歧视或者改变成为能改变现状视其分析可适当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