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0:48: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简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及其画作成就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平民、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
B.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让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D.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心脏病急剧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对此,有医生主张采用低热量的饮食方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dàng)
心病(guàn)
裂(guī)
人足(jǐ)
B.扰(tāo)
儿(wàn)
(xiào)
前毖后(chéng)
C.邻(pí)
小康(bèn)
(yùn)
人物(pǐ)
D.羞(nǎn)
戏(zhóu)
头(xué)
余勇可(ji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4分)
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总想竹杖芒鞋,回望黄沙道中的夕阳;总想攀登蜀道,倾听子规的啼叫。
参考示例二:总想登上滕王阁,遥望彭蠡之滨的雁阵;总想驻足杨柳岸,仰望天穹中的残月。(每仿写一个小分句得两分。)


本题解析:首先要认真分析横线前所给的语句。“总想泊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从内容上来看,是化用了古诗句;从形式上来看,都是动宾式结构。紧紧抓住这两点,并注意所给第一句的总体要求“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就可以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蹊(qī)跷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