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0:51: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边加粗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车以为轮(róu)
B.虽有槁(bào)
C.善于物(jià)
D.而望(qì)?
金就则利(lì)
(yú)
步(kuǐ)
(jì)?
明而行无过矣(zhì)
马(nú)
金石可(1òu)
牙(zhǎ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法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艺术创作的顶峰。
D.《我有一个梦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分别是马丁·路德金、郁达夫、朱自清的作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法国应改为英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静谧(mì)番禺(pān)拍击炮(pò)虚与委蛇(yí)
B.亲家(qìng)挣揣(zhèng)编辑室(jí)徇私舞弊(xùn)
C.稽首(qǐ)畋猎(tián)节骨眼(jié)纷至沓来(tà)
D.编纂(zǎun)皲裂(cūn)压轴戏(zhóu)螳臂当车(dāng)


参考答案:B (A项中“迫”读音为“pái”;C项中“节”读音为“jiē”;D项中“皲”读音为“jūn”,“轴”读音为“zhòu”。)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09江苏扬州期末调研)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挣扎/挣钱________标识/识别
强压/强求模具/机械模仿
B.滑稽/稽首伺候/窥伺
着实/着魔悄悄/悄寂无声
C.沙砾/闪烁希冀/羽翼
须臾/谀辞拔擢/耀武扬威
D.收讫/迄今强劲/劲风

濡染/蠕动          懈怠/百战不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zhēng/zhèng,zhì/shí,qiǎng,mú/mó;B项,jī/qǐ,cì/sì,zhuó/zháo,qiāo/qiǎo;C项,lì/shuò,jì/yì,yú,zhuó/yào;D项,qì,jìng,rú,dài。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兰州一中校友魏蔚在模特界算得上是高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她毫无争议地成为2013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冠军。
B.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C.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D.我们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郑重向日方重申了有关立场,要求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亚洲近邻的正义呼声,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有关承诺,切实妥善处理新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的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B“带来……革命”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C“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