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0:54: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4月4日,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在微博声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对此,凤凰网做出调查显示,七成网友不赞同董藩教授“4000万”的言论。而在6日下午,董藩也通过网络发表声明称,“4000万”的言辞仅仅是在激励学生进步。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内容。(3分)
答:?
(2)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答:?


参考答案:(10分)(1)北师大董藩教授的“没4000万不要来见我”言论引来责难。
(2)答案示例一:“没4000万不要来见我”言论有些不妥当。首先在董藩的论述中,他只见金钱,不论其他,一切唯金钱马首是瞻,这显然是一种误区,是拜金思维支配下的极端呈现。其次高学历者贫穷并不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他们毕业后追寻内心的自由,不被权力豢养,不为利益催眉,尽管不能暴得大富,但活得有滋有味,平静而充实,并不能算耻辱和失败了。再次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完全是学生个人选择,教师不能以不发财就不见相威胁,这种暗藏暴力思维的伦理压力,不是为人师者所为。因此我认为此番言论考虑不周,不足为训。
答案示例二:“没4000万不要来见我”言论有其合理之处。首先,“4000万”的言辞仅仅是在激励学生进步,主观上并无恶意。其次从一般情理上来讲高学历意味着高财富本是人的一种正常诉求,不值大惊小怪。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财富最大化并不是什么可耻之事,作为勉励性言论并非危言悚听,也不应过度反应。所以我认为应该宽容对待这种言论,给它以生存空间。(7分。观点明确2分;阐述内容3分;阐述简明、连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十一届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            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②美元贬值、世界农产品价格攀升、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是世界各国需共同应对的问题,而有些国家却将其            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毫无道理的。
③在达赖集团的            下,许多不明真相的藏族同胞参与了“3?14”拉萨打了砸抢事件,这部分人只要认识了错误并主动投案自首,政府将宽大处理。
A.勾勒归罪支使
B.勾画归咎支使
C.勾勒归咎唆使
D.勾画归罪唆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勾画: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勾勒: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②归咎:追究出现错误、问题的责任。归罪:追究过去、过失应由谁负责。“归咎”语意比“归罪”轻,符合此处语境。③唆使: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支使:命令人做事。唆使主要针对不明真相群众)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6分)
一趟从上海开往北京的旅游专列行至江苏南京时,列车广播里,播音员正在播音。
各位旅客,我们的脚下正是六朝古都南京。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紫金山松柏苍翠玄武湖波光荡漾。东吴大帝指点江山中山国父经纬天地。诗人曾感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现在,南京正渐渐地淡出你的视野。
前方,列车将要到达的是安徽省。从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到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这里风光秀美,历史悠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安徽地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徽州商人叱咤风云,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两处对偶,一处引用,每处2分。每一处又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每方面各1分。内容要切合自然风光及人文特点,形式应符合对偶和引用的要求)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一定要先理解原材料的内容,仿写时,要运用相同的修辞,如引用、对偶,语言还要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打更 角逐 雾霭 挽歌
B.云霄 元宵 笙萧 忐忑
C.樵夫 跳跃 绵延 狼藉
D.漫长 枝蔓 黔首 蓊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词语或词组,正确的一项是(4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①      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②         ,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③            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④         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⑤          与⑥          进行设计,借助于⑦             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⑧         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a单元  b单位  c单体建筑  d整体建筑  e横轴线  f纵轴线  g主体建筑  h建筑群体
A.①a②b③c④d⑤e⑥f⑦g⑧h
B.①b②a③c④d⑤f⑥e⑦h⑧g
C.①b②a③d④c⑤f⑥e⑦g⑧h
D.①a②b③d④c⑤e⑥f⑦h⑧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单位②单元③单体建筑④整体建筑⑤纵轴线⑥横轴线⑦建筑群体⑧主体建筑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