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1:03: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许多作品,? 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
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发射实验通信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地球同步定点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B.这种佳洁士波浪型牙刷比普通平面牙刷更能深入牙缝多达三分之一。
C.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被捕,标志着萨达姆统治的结束,也使笼罩在伊拉克许多平民心头的阴云彻底消散。
D.2004年3月底,北京奥运会主会场13个设计方案亮相,由专家选出的一个外型极其酷似鸟巢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句“成分残缺”,宾语“能力”残缺谓语动词,可在“已经”后加上“具有”? B句“表意不明”,“多达三分之一”说的是“牙刷”还是“牙缝”,表意不明确? D句“重复赘余”,“极其”与“酷似”中的“酷”语意重复赘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把幼儿教育从产业化转变为教育社会化、公益化,就可以有效地制止乱收费、高收费行为,这才是扬汤止沸的良策。
C.日前,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广东的一次演讲中,心直口快地告诉青年学子“记得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懂得的东西实在不多。”
D.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风雨历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D项,“浓墨重彩”指绘画和描述着墨多。A项,“率尔成章”不经构思,随意着笔,形容写作粗疏。B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改为“釜底抽薪”。“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使用对象不当,可改为“推心置腹”。所以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咀/咬文字  反/振聋发  异/叱风云
B.隐/凋    聒/枯    量/见不鲜
C.石/闪    防/纲挈领  幽/狼吞虎?
D.荟/精    怪/垂三尺  栏/姗来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1)大直若屈,________,大辩若讷。《老子》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参考答案:(1)大巧若拙;(2)思而不学则殆;(3)木欣欣以向荣;(4)烟波江上使人愁;(5)未成曲调先有情;(6)晓来谁染霜林醉;(7)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