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④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去:离开,离去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5分)
译文:?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
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
,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距可数百步 可:大约
B.盍处一焉,以谢山灵盍:为什么
C.微子言,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D.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 )
A.①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日之夕矣,舟泊前渚②句读之不知
C.①呼舟子劳以酒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较诸二子,不多乎哉?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B.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C.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D.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小题4:作者没有走出船中一步,为什么说“快矣哉,是游乎”?(4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10分)
(1)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3分)
译文:
(2)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3分)
译文: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4分)
译文:
4、阅读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小题1: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整卒,典徙颍阴令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拒:抗衡
C.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
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嘉:赞赏
小题2:
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平中,以众随太祖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典)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备望见救至,乃散退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小题3: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小题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小题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3分)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4分)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已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②伤,不禽二毛③。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④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⑤,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注]①宋公:宋襄公。②重(chóng):再次。③二毛:头发斑白,指代老人。④勍(qíng)敌:强敌。⑤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⑥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未既济——济:渡河
B.既陈而后击之——陈:同“阵”,列阵
C.天赞我也——赞:赞同
D.金鼓以声气也——气:士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楚人伐宋以救郑——不以阻隘也
B.天之弃商久矣——古之为军也
C.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何有于二毛
D.既济而未成列——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看,宋军虽处弱势,但如果能善于利用形势,抓住战机,也很有可能打败楚军。
B.子鱼认为作战就要抓住战机,先发制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宋襄公在战斗过程中对敌方能始终坚持仁义之心,不乘人之危,这是值得赞扬的。
D.宋襄公迂腐愚昧,不能审时度势,又不能虚心采纳正确的意见,难免失败。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