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软糖”的故事
1949年的某一天,黑泽明在东京TOHO观看稻垣浩的影片《被遗忘的孩子》。片中有这么一幕:一间教室,孩子们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课,镜头转到一个角落,一个学生独自坐在那里,自顾自地傻笑,这是一个弱智儿童。黑泽明觉得非常压抑,一阵阵眩晕和窒息,几乎要吐出来。他起身奔出放映厅,直挺挺地倒在大堂沙发上。女服务员过来询问,他试图站起来,但差点摔倒,最后只能让她帮忙叫了辆出租车回家。
影片里的小孩,就像是当年的自己,这是他心底最敏感的一段记忆。黑泽明的童年,并不如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那般光鲜。小时候他被伙伴们称作“软糖”,笑他像个小女孩般胆小怯懦,谁都可以欺负他,加上智力发育比同龄小孩要晚,所以他又显得很迟钝。
课堂上,老师每讲一个知识点,都不忘加一句:“当然了,黑泽明同学应该是不会懂的吧。”然后全班大笑。黑泽明对上课毫无兴趣,多是望着窗外发呆,成了班里多余的人。对此,后来的黑泽明毫不避讳。他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而教育政策却无视这一点,要求他们必须在同一年龄统一入学,实在荒谬!
黑泽明在二年级下学期,由森村小学转学至黑田小学。就是在黑田小学,黑泽明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成为他一生的朋友,一个成为他的启蒙恩师。
同班也有一个“软糖”。这位叫做植草圭之助的“软糖”更迟钝,更易哭,连走路跌倒也要大哭一场。有了他垫背,黑泽明遭受的欺侮和嘲弄明显减少,日子稍稍好过了些。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吧,他成了黑泽明最好的伙伴。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黑泽明不自觉地扮演起了哥哥的角色。
植草就像一面镜子,黑泽明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了解自己。后来黑泽明说,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慢慢开窍,逐渐聪明起来的。
由于进步飞快,老师还让他当上了班长。在提名副班长时,黑泽明选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提示说:“如果选一位成绩较差的,说不定这会成为他进步的动力呢。”
于是黑泽明提名了植草圭之助。事实也证明了老师的预言,看起来一无是处的植草同学,当上副班长之后有如脱胎换骨,写出了一篇让老师刮目相看的长篇作文,并从此信心爆棚到以“紫式部”自居。所谓少年壮志君莫笑,虽然没有达到紫式部的高度,植草日后也混出了不小的名头,成了编剧,《美好星期天》《酩酊天使》的剧本就是他与黑泽明合写的。
而这位眼光独到的老师,就是立川精治。尽管黑泽明蒙受立川老师教导的时间不长,却弥足珍贵。同之后的山本嘉次郎老师一样,立川精治老师被黑泽明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启蒙恩师。
黑泽明清晰地记得,在一次绘画课上,立川老师破天荒地让同学们随便画自己想画的,而当时绘画课通行的是实物临摹,画得越像越好。
听到如此新鲜和宽松的要求,黑泽明顿时兴起。作画时,不惜把铅笔弄断来涂颜料,还用手指沾上口水作进一步的涂抹。不难想象,他的画以及他脏兮兮的模样,又成了大家的笑料。但是立川老师没有嘲笑他,非但如此,还对他用唾沫作画的方式大加赞赏。黑泽明很受鼓舞,这应该是他上学以来首次获得老师的表扬吧。
正是在立川老师的影响下,黑泽明爱上了画画。立川老师身上有股自由开放、鲜活感性的气质。这种独特的气质,深深影响着黑泽明,直到生命的终点。后来,立川老师跟保守顽固的校长结怨,辞职而去。而此时的黑泽明,已经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成为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自称“紫式部”的植草给黑泽明封的名号“清少纳言”,也是一位女作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两人都比较喜欢文学;第二,两人都很女孩子气。对于后者,黑泽明的父亲黑泽勇早已察觉,并且开始注意培养黑泽明的男子汉气概。
黑泽勇是军人出身,退伍后在一所中学任体育老师,身上保留了军人一贯的严肃。他出生于有武士传统的家庭,却是个极其开明的人,对时代潮流亦有自己的见解。父亲经常带全家去看电影,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影片都看,在当时像这样的家长不多。他还经常带黑泽明去听评书。在黑泽明的记忆里,这些都是儿时最快乐的经历。黑泽明不喜欢上体育课,但又不能忽视对身体的锻炼,父亲便遵从他的喜好,让他学习剑道。
黑泽明自幼身板儿弱,唯一引以为豪的就是剑道了。他的技艺长进很快,多次与高年级的同学对决并取胜。五年级时他升为剑道队副队长,父亲奖给他一套黑色的护具。有一天在回家途中,黑泽明误入另一学校学生的地盘,遭到七八个人的围堵。他们个个手持竹刀、木棍,还朝他投掷石子。起初黑泽明只想逃跑,却还是被砸中。愤怒之余加上对自己剑术的信心,他转身拔下背上的竹刀,拉开架势。几个回舍下来,黑泽明将这群乌合之众打得人仰马翻。
这一突发事件,成为一次难得的实战检验,获胜无疑是对他剑术的肯定,代价却是丢失了一套剑道服,头部也被石块砸中,留下了永久的疤痕。黑泽明对剑道的热爱是自始至终的。他反对暴力,但是喜欢对决时的那种气势和感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体现。
黑泽明在回忆录里总结道:“从小学开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是非常明显的,无论从哪方面看,我都是属于文科系统。”但此时黑泽明的偏好只是在文学和绘画上,我们尚且看不出任何他会走上电影之路并成为一代大师的征兆。(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传记中多次提到人物的绰号,多次引用人物的语言,这样做不仅能使内容更生动、写法更灵活,而且,有时还能还原当时的场景,增强内容的真切感和可靠性。
B.本文精心选取了对黑泽明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这就避免了流水账似的冗长乏味,内容凝炼,重点突出,主旨鲜明。
C.立川老师的赞赏和先前老师的嘲讽,立川老师的自由开放和校长的顽固保守,父亲的男子汉气概和黑泽明的女孩子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对比中突显了人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褒贬。
D.文章写黑泽明与其他学生的那场打斗,显示了“软糖”不软,主要是为了表现黑泽明似柔实刚的性格特征。
E.文章结尾处并未像其他传记那样做“事后诸葛亮”似的附会,而是如实地说明黑泽明先前的经历和他后来成为电影艺术大师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2)文章开头写黑泽明看电影时的感受和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泽明说:“从小学开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是非常明显的。”他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本文的相关内容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黑泽明及其伙伴的成长历程来看,有些教育是失败的,有些是成功的,请根据文本的内容,探究其中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
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在博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书法艺术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我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生出一种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而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的书法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等在欧美鲜为人知。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把书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
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已经跨出,但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我们在书法教育、书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展和巡回展。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的目的。
(摘自12月9日《文汇报》)
6.下列对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心理是基于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艺术资源深厚,名篇佳作丰富而产生的。? B.这种心理认为中国书法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
C.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中国书法的衰落以及在国际影响上的缺席。
D.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国际化的前景。
7.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针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而言的,不是针
对中国书法艺术本身而言。
B.中国书法在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方面,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这是中国书法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C.中国书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和“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就具有符合国际审美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所以得到了毕加索的赞叹。
D.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历史上派遣使者专门来学习中国的书法,从侧面证明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开端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B.日本书法艺术界高度评价中国书法,日本和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在历史上一直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书法。
C.当我国的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缺席的时候,日本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日本对其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很自信。
D.近年来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书法展不多,而且很少在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举办书法展览,导致我国很多书法大家在欧美鲜为人知。
5、阅读题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散文》2008年第3期)
小题1:分别指出“猎物”“宠物”在文中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庄子的翅膀”含义是什么?作者对它有何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倒数第三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表现出一种绝望而消极的情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