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5 21:29: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子格式和内容,再续写一组句子。(4分)
例句: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
答: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噪(guō)防(tí)痛(chuàng)雕栏玉(qì)
B.如 (bì)媚(chǎn)养(xù)踉踉跄(qiāng)
C.门(kǎn)威(xià)天(qiàn)残羹冷(zhì)
D.鞭(chī)候(cì)然(jiá)弃甲兵(y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A项,“提”应读“dī”,“创”应读“chuāng”;B项,“譬”应读pì;C项,“吓”应读“hè”。所以选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给下面一首五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高树荫柴扉,青苔照落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
①老叟扶童望 ②荷锄山月上 ③寻径野烟微 ④羸牛带犊归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可以综合运用律诗押韵、对仗、平仄等知识,结合时间先后、与上下文的连贯来解决类似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李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B.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C.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宅男剩女”一族在家“啃老”,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心劳日拙
D.艺术结构不可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每一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的美学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A电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此处对象错配。B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此处望文生义。C 心劳日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此处似是而非。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请仿照下列示例中划横线的部分,另选对象,写一句话,要求内容恰切,句式一致。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让我们感知世事无常,山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平衡于日、月之间:月使我们见识时光幻化,日使我们感悟生命长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