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1:29: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ì)听(hénɡ)祸丢三(là)四
B.(jǔ)丧(kuī)视(nìnɡ)缺毋滥
C.(bǎo)贬透(pì)(zhuó)尔不群
D.(dànɡ)真牵(chè)屡见不(xiǎn)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横”读hènɡ;C.“褒”读bāo;D.“鲜”读xiān。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面的介绍,按照要求,给《河下的街巷》一书写两句广告词。(4分)
  某出版社拟出版《河下的街巷》一书,这本书将详细介绍古镇河下的街巷文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性很强的通俗的旅游手册。
 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用对偶句:到河下看街巷,逛街巷知河下
用比喻句:《河下的街巷》——街巷的司南


本题解析:每句2分,符合书的内容和广告特点的各1分,符合修辞要求各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阳光  酒  野花  热烈
                                                                             
                                                                             


参考答案::阳光的酒是这样的甘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君王要举行野宴呢?何必把每个角落都布置得这样热烈而又雅致呢?让走过的人都不免自觉寒酸了。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扩展语句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综合考查试题,答题时要注意:修辞各1分,恰当运用词语1分,生动完整2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1)高考砺志标语日趋直白、现实。(指出变化1分,变化特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2)示例一:高考励志标语的变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首先,砺志标语的日趋白热化,反映的是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次,教育资源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严重,标语的变化背后蕴藏的是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再次,这些标语折射了社会日趋功利的心态,是日趋直白赤裸的功利追求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因此,标语的变化应触动的是我们对现实的反思。示例二:励志标语的变化是进步的表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老套的标语早已不符合青年人的口味,他们更愿意以轻松戏谑的方式来调侃庄严的高考;这样的标语体现的是年青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正向着更为自由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应给予包容和尊重。(观点1分,理由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各个时期高考励志标语变化的特点,这就是第一问的答案。然后将这种变化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得出第二问的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曹操借田猎之事坦然接受众人的高呼万岁。关羽欲杀曹操,被刘备劝阻。后来刘备解释说是因为“投鼠忌器”,怕伤了献帝。(《三国演义》)
B.在吴老太爷的丧礼期间,雷鸣前来拜访旧情人林佩珊,献上一本崭新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揭开的页面是一朵枯萎的白玫瑰。雷鸣请求佩珊替他保管这本书,佩珊接受了。(《子夜》)
C.“我也不想生在有钱人家做小姐,我没有这个福气。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爷爷软禁,到梅林散步遇到了正在采摘梅花的鸣凤。觉慧故意对她说要送她出高家,于是鸣凤说了上面的话,并请求觉慧以后再也不要说让她离开的话了。(《家》)
D.诗人甘果瓦因跟踪爱斯梅拉达而误入巴黎圣母院。按法律甘果瓦将被处死,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忍心看着一个无辜者死去,于是与甘果瓦结为名义上的夫妻,救了他的性命。(《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收到查理的信, 万念俱灰之余答应嫁给德·篷风, 前提是终其一生要让自己自由。作为让她独居的条件,德·蓬风通过公证人在婚约上写明将来如无子女,身故后夫妇双方的财产一律相互赠送,以期在欧也妮死后得到她的全部财产。(《欧也妮·葛朗台》)


参考答案:BD(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本题解析:B.林佩珊应为林佩瑶。书十分破旧,并非崭新。D.穷诗人甘果瓦误入的是“乞丐王国”。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