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8-25 21:56: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80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真实的写照。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E.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2)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一段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盟“总统”诞生记
在近日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但具有不错的协调能力的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女士当选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两个职位被外界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
要选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总统”,必须在东欧与西欧、男性与女性、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范龙佩的当选,折射出欧盟内部复杂的力量对比和现实状况。
2008年12月30日,62岁的范龙佩出任比利时首相。这位有着高超协调能力的经济学家很快将陷入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的比利时带入正轨。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中东欧小国与西欧大国之间分歧严重,擅长调解矛盾的范龙佩无疑将发挥作用。
围绕这个欧盟最有权力的职位,讨价还价与互相妥协成了欧盟峰会的主要内容。欧盟轮值主席、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曾透露,热门人选布莱尔在投票前夕退出了竞选。英国媒体透露,布莱尔曾接到默克尔的电话,默克尔称她更青睐的是来自小国家的候选人,本来支持布莱尔的法国总统萨科奇也在最后关头被默克尔说服放弃:以布莱尔在全球的名声和人脉,如果将其推选为总统的话,将会大大掩盖法、德领袖在世界舞台上的风光。布莱尔虽然落败,但英国人收获了外长一职,这也被认为是法、德与英国所做的交换游戏。
欧盟“总统”任期两年半,可连任一届。这就改变了此前每半年更换欧盟轮值主席的做法。对内,“总统”不仅要确定欧盟峰会上的议题,还要调解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对外,他将是欧盟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代表。但“总统”并没有执行权。欧盟外长的权力反而更大,欧盟外长可以在长达5年的任期中领导着多达5000人的外交团队,还负责管理欧盟每年70亿欧元的海外援助,并可以决定援助对象和援助额。很多人也因此认为“总统”职位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欧盟一直梦想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做到一个声音说话,迄今为止,欧盟仅仅在经济领域内初步实现整合。不管怎样,欧盟“总统”的诞生至少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综合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金融时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欧盟“总统”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盟新选出的这个“总统”,是带了引号的总统,这就意味着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B.欧盟的这个“总统”领导欧盟的27个成员国,它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总统的影响面广、支配权大。
C.欧盟的这个“总统”非常难当,它既要求要有丰富的从政履职经验,又要求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D.欧盟的这个“总统”,虽然它是欧盟在外交和军事上的代表,但它并没有执行权,执行权在欧盟“外长”那里。

小题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所述意思的一项是
A.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投票前夕主动退出了竞选,主要考虑到德国、法国等这些大国没有人参与竞争,这样容易造成失衡。
B.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当选为欧盟“总统”,这与他的国别、经历、个性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分不开的。
C.欧盟“总统”的诞生,是欧盟成员国之间讨价还价和互相妥协的结果,折射出欧盟内部复杂的力量对比和现实状况。
D.英国人没有竞选到欧盟“总统”的职位,但欧盟“外长”却是英国人,这被认为是法、德与英国所做的交换游戏。
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概括、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选出的欧盟“总统”来自小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更多的考虑是为了平衡欧盟内部复杂的关系。
B.谁能当选欧盟“总统”,谁不能当选欧盟“总统”,除无足轻重的外在因素外,更多的是凭个人的实力和能力。
C.自从欧盟特别峰会上选出了欧盟“总统”,欧盟就有了统一的领导,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在世界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D.欧盟“外长”可以处置欧盟得到的各国每年多达70亿欧元的援助款项,说明欧盟“外长”掌握的是实权。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三出去买果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卖果子的时间还用得多。因为走路多,他很少得病,熟人多,见多识广。
B.季匋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匋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寄予其中。
C.季匋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D.日本人辻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匋民画的价值行情。
E.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匋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3: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4、阅读题  雨巷
戴望舒

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给加粗字注音。
(? )彷徨(? )(? )寂(? )彳亍(? )(? )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
? ?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荷园织梦
从维熙
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华荷园。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园。
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人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2002年7月,而此时此刻是2009年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界、清浊分明了吗?
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7月15日,去天津参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出莲蓬,根下还盘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它变成了一盏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
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雕像——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了万盏荷灯。
小题1: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荷园中的什么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2)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荷园织梦”的理解。(4分)
小题4:文学评论界将以孙犁、刘绍棠为首的一群作家称为“荷花淀派”,而孙犁却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对此你有何评论?(6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