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无不同于芋焉于人为可讥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C ( A,尽:吃完? B、走:跑? D、只)
小题2:A (A、均为主谓之间结构助词,无实意? B、以:前表修饰,相当于“而”;后作因为。C、乃:前为于是,就;后为是。D、于:前为与,后为在或对于)
小题3:A 错在暗换主语。是丞、尉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做佣工。
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著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於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麼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难道他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或许是传闻超过了实际?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王玄谟,字彦德,太原祁人也。父秀,早卒。玄谟幼而不群,世父蕤有知人鉴,常笑曰:“此儿气概高亮,有太尉彦云之风。”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与语异之。及大举北征,以玄谟为宁朔将军,受辅国将军萧斌节度。玄谟向确磝,戍主奔走,遂围滑台,积旬不克。虏主拓跋焘率大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而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玄谟恐损亡军实,不从,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及拓跋焘军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尽。萧斌将斩之,沈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且杀战将以自弱,非良计也。”斌乃止。
及南郡王义宣与江州刺史臧质反,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拜豫州刺史,与柳元景南讨。军屯梁山,夹岸筑偃月垒,水陆待之。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玄谟留老弱守城,悉精兵接战,贼遂大溃。中军司马刘冲之白孝武,言:“玄谟在梁山,与义宣通谋。”上意不能明,使有司奏玄谟多取宝货,虚张战簿,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
民间讹言玄谟欲反,时柳元景当权,元景弟僧景为新城太守,以元景之势,制令南阳、顺阳、上庸、新城诸郡并发兵讨玄谟。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帝知其虚,驰遣主书吴喜公抚慰之。
玄谟寻迁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加都督。时北土饥馑,乃散私谷十万斛、牛千头以振之。转领军将军。孝武崩,与柳元景等俱受顾命,以外监事委玄谟。时朝政多门,玄谟以严直不容,徙青、冀二州刺史,加都督。少帝既诛颜师伯、柳元景等,狂悖益甚,以领军征玄谟。子侄咸劝称疾,玄谟曰:“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遂行。及至,屡表谏诤。
明帝即位,礼遇甚优。时四方反叛,以玄谟为大统,领水军南讨,以脚疾,听乘舆出入。顷之,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军。玄谟性严克少恩,而将军宗越御下更苛酷,军士谓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自可,宗越更杀我。”年八十一薨,谥曰庄公。
(《宋书·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辟:征召
B.麾下散亡略尽略:差不多
C.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假:凭借
D.以脚疾,听乘舆出入听:听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出王玄谟“生性严苛”的一项是(?)
①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②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
③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④玄谟以严直不容?
⑤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⑥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刘裕率师北伐,在青州见到王玄谟,与之谈论天下大事,王玄谟受到刘裕的赞赏,被辟为从事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B.王玄谟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后,随辅国将军萧斌率军北攻。他率宋军主力围攻滑台,但围攻很长时间未能攻下,又不听部下劝告,丧失攻城良机。
C.王玄谟被调任为平北将军时,北方发生了饥荒,王玄谟就散发自己的十万斛谷物、千头牛来赈灾。
D.少帝在位,大杀宗室大臣以巩固地位,又征王玄谟回朝任领军。当时,王玄谟的脚有毛病,不能行走,亲属都劝他不要入朝,但王玄谟没有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授予)
小题2:B(①是说王玄谟的士兵多且装备精良?③是说王玄谟仕途坎坷⑤表现了他知恩图报。)
小题3:D(当时王玄谟的晚辈劝他假装有病,他患脚疾是在后来明帝时。)
小题4:(1)将士大多和他不一条心,有怨气。再加上他还追求钱财,因此大失人心。(离怨1分;营:追求1分;倍:倍加1分)
(2)刘义宣派遣刘谌之到臧质那儿去,(与臧质合兵)在城的南面排列军队。
(就:到1分;陈:同“阵”,布阵1分,状后句1分)
(3)王玄谟下令内外保持安定,以消除众人的猜疑,快速报告孝武帝,详细陈述事情的原委。
(晏然:保持安定1分,惑:猜疑1分;驰:快速1分;末:事情的原委1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王玄谟字彦德,是太原祁县人。武帝到徐州,征召他担任从事史,武帝和王玄谟谈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等到南朝宋军大举向北进攻时,任命王玄谟为宁朔将军,受辅国将军萧斌的节制。王玄谟向确磝城进发,守卫确磝城的将军逃跑了,于是王玄谟率领宋军围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但围城长达十多天未能攻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领大军号称百万,战鼓的声音震天动地。王玄谟的军队也很强大,武器装备精良,但是王玄谟固执己见,杀了很多人。当初围城的时候,城内有很多茅草屋,众人请求用带火的箭烧掉茅草屋,王玄谟没有答应,将士大多和他不一条心,有怨气。再加上他还追求钱财,因此大失人心。等到拓跋焘率领大军到来,王玄谟的军队就急速撤退,王玄谟率领的士兵逃散死亡得差不多全军覆没。萧斌要斩杀王玄谟,沈庆之极力劝谏说:“拓跋焘威震天下,有百万大军,岂是王玄谟所能抵挡的?况且杀戮大将而削弱自己的力量,不是上策。”萧斌才停止。
等到南郡王刘义宣与江洲刺史臧质反叛的时候,朝廷授予王玄谟辅国将军一职,与柳元景一起向南征讨。军队驻扎在梁山,夹岸修筑半月形的营垒,水陆两方面与叛军对峙。刘义宣派遣刘谌之到臧质那儿去,(与臧质合兵)在城的南面排列军队,王玄谟留下年老体弱的守卫城池,派出全部的精兵作战,于是叛军大败。中军司马刘冲之对孝武帝说:“王玄谟在梁山的时候,和刘义宣私通谋反。”孝武帝不明了实际情况,王玄谟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同被免去了官职。
民间谣传王玄谟想要谋反,当时柳元景执掌大权,柳元景的弟弟柳僧景是新城太守,凭借柳元景的势力,控制着南阳、顺阳、上庸、新城各个郡一起发兵讨伐王玄谟。王玄谟下令内外保持安定,以消除众人的猜疑,快速报告孝武帝,详细陈述事情的原委。孝武帝赶快派遣主书吴喜公复位王玄谟。
王玄谟不久调任为平北将军。当时北方发生了饥荒,王玄谟就散发自己的十万斛谷物、千头牛来赈灾。转任领军将军。孝武帝死了,王玄谟与柳元景等一起接受皇帝临终的托付,并把外监事之职委派给王玄谟。当时朝廷政出多门,王玄谟因为严肃正直不被容纳,调任为青、冀二州的刺史,加封都督。少帝(刘孝帝子刘子业)诛杀彦师伯、柳元景等人后,越发狂妄悖理,以领军之职征召王玄谟。晚辈们都劝王玄谟装病不去,王玄谟说:“我受先帝大恩,怎么能因为害怕祸患而苟且偷生。”于是就去了。到了朝廷以后,多次上表直言规劝。
宋明帝即位后,对王玄谟礼遇非常优厚。当时全国各地发生叛乱,朝廷让王玄谟担任了大统一职,率领水军向南征讨,王玄谟因为脚有毛病,被允许乘车进出朝廷。过了不久,王玄谟担任了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统领着护军。王玄谟生性严厉,对人缺少恩惠,而将军宗越治理属下更苛刻残暴,军士们为此说:“宁愿做五年的奴隶,也不愿意碰着王玄谟。碰着王玄谟还可以,宗越更会杀了我。”王玄谟死时81岁,赠谥号为庄公。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参考答案:1.B
2.C
3.C
4.(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拿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
(2)每当敌军中有勇猛精锐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在众人面前耍威风,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他。(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