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25 22:15: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行走巴黎,看看想想 因为逗留巴黎的时间不长,所以托朋友找了个距离市内景点比较近的旅馆。旅馆在一条小街里,出门左拐便是克莱贝大街,朝北到底就是凯旋门,走路只需十分钟左右。坐落在小街上的旅馆,看不出也是三星级的。楼高不过三层,也有电梯,不过电梯是微型的,两个人加上行李就塞满了。 我们的计划是一天搞定市内的主要景观:先奔凯旋门,然后走香榭丽舍大街,转协和广场,越塞纳河,上卢浮宫,再过塞纳河进巴黎圣母院,乘船由塞纳河折回,登埃菲尔铁塔。 走出旅馆,沿街的人都在用水冲刷街道。这是巴黎初夏的一天。 我们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 游凯旋门可以“惜时如金”。欢欢喜喜地拍张照,以次表示到此一游,是很多步履匆匆的游客的选择。 四面有门的凯旋门,立在圆形环岛上;四周都是马路,要通过地道才能依偎在它的身旁。也可登门观景,但我们没有上去。倒不是拘泥与时间,而是觉得要登就登埃菲尔铁塔,“一览众山小”。凯旋门的高度,只不过48.8米。 看起来,凯旋门还真有点与上海的五角场相仿佛。只不过五角场的环岛上没有门,放射出去的只有5条路。从凯旋门这个圆向西面八方伸展的道路大小共有14条,向东的就是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 我们两人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的麦当劳买了两个汉堡、两包炸薯条和两杯可乐。费用换算成人民币约80多元。然后坐在人行道上的遮阳伞下,享受香榭丽舍。巴黎的鸽子胆大无比,就在你的椅子旁转悠,但有礼貌,不会扑向你的食物。 总有人把我们的衡山路比作香榭丽舍大街。我不以为然。要论那份幽静和气质,衡山路是略胜一筹的。尤其是在夏日,衡山路上的梧桐是遮天蔽日,盖住一街;只有当微风吹过,些许的阳光方能穿过摇曳的树叶,洒下一片斑驳。香榭丽舍却略显粗犷,八根车道,翻了衡山路一倍,也因此而失去了一份秀气。路两旁的梧桐如一棵棵长脚的西兰花,充其量也只能盖住一根车道,由此也减掉了一份格调。 沿香榭丽舍往卢浮宫走去,正好经过路易威登。店铺进门是先下台阶,看来也是住房紧张而采用了掘地增高法,于是就有了两层的营业规模。 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想到了上海,有新鲜感,还有一份淡淡的轻松。 和卢浮宫“三宝”合影 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是需要细细品位的,可40多万件藏品是不可能穷尽的。那么,我们就抓重中之重。据经常出没欧洲的朋友介绍,游玩卢浮宫,先奔“镇宫三宝”而去,看完之后再各取所需各选所爱。何为“镇宫三宝”?就是断臂的维纳斯(古希腊雕塑《阿弗罗狄忒 米罗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德拉克洛瓦的油画《1830年7月28日自由之神引导革命》)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参观卢浮宫,每天下午3点之后的参观门票价格优惠。当我们在三点左右赶到卢浮宫时,已经排起了长长的入场队伍。看来,渴望一睹那些艺术珍品的人,还真不少。 打在我门票上的入场时间是,15时33分。进门处就设在广场中央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金字塔,望见一天的蔚蓝。 得了朋友的指点,我们进卢浮宫后,按图索骥直奔这三件宝贝,一阵“咔嚓、咔嚓”。那几个地方是人头济济,你想单个与这些宝贝合影,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的那几张照片,除了宝贝,还有参观者的背影。 从塞纳河到埃菲尔铁塔 17时55分,我们已经坐在塞纳河的游船上。从卢浮宫起始,绕巴黎圣母院所在的斯德岛和圣路易岛一圈,过协和桥,再拐个弯到埃菲尔铁塔下船。 经营塞纳河游的公司不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游览路线等来进行选择。塞纳河沿线几乎没有什么高层建筑,这一点与我们先前走过的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的建筑十分相象,基本是三层楼。 又一次,想到了咱们上海。塞纳河比苏州河要宽上一倍多。一路过去,可以看见不少的下水道,有的已经被封住了。身临塞纳河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雨果作品中的一些场景,从《九三年》到《悲惨世界》。下水道的戏由19世纪演至今天,成了文学创作的一个好平台,有凶杀有打斗有追捕,甚至在妙趣横生的法国电影《虎口脱险》里,也有这样一幕。 下了游船,我们来到了埃菲尔铁塔。登塔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需要:乘观光电梯上不同的高度,所付的费用也不同。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愿意徒步登上埃菲尔铁塔,花费是最低的。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象征,它的倩影频频出现在多种画刊的封面和成千上万的明信片上,浪漫的法国人美其名曰“云中牧女”。 此刻,我们终于站在了她的脚下,仰望“云中牧女”的美妙身姿。 在排队等候上塔时,有些人开始兜售生意:“要水么?”“要带点工艺品回去么?”我们无暇顾及,一心向往着登上铁塔后的美景。 终于,站在了埃菲尔铁塔的最高平台上,欣然俯瞰。脚下,是密密麻麻高高低低的建筑,脚下,是闻名已久的浪漫之都——巴黎。 铁塔里,让我觉得有创意的是里面有埃菲尔与同事工作的腊像,还有,在环形观光区,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方向,都标有这样的提示,告诉你这里到某地的距离。比如,到上海是9258公里,到北京是8240公里,到天津是8350公里…… 刹那间,仿佛天涯就在咫尺。 1.?作者行走巴黎,主要参观的景观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章题目是“想想看看”,作者在看以下景观时想了些什么? 凯旋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纳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景观是怎样命名的? (两者选一) 凯旋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埃菲尔铁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时,还有一份“淡淡的轻松”,“轻松”源于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指出“浪漫之都——巴黎”,文中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巴黎的浪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结尾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1. 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埃菲尔铁塔。 2. 上海的五角场环岛的结构;上海苏州河的大小。 3. 应事命名(拿破仑凯旋而归);应人命名(埃菲尔)。 4. 香榭丽舍大街的开阔简洁。 5. 卢浮宫;充满艺术氛围。 6、身在巴黎,却能想见千里之外的城市,感受远在天涯的城市,仿佛就在身边。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抻面条 许行 他特别喜欢吃面条,一天三顿也不厌?,不过这可不是粮店里卖的那种面条…… 小时在家里母亲给他擀面条,一碟鸡蛋酱,一盘芽葱,或者黄瓜,水萝卜等小菜,他吃得真香!以后结了婚成了家,妻子摸到了他的脾气,比母亲还下力给他做面条吃。她能擀、能抻,抻出来的面条要粗有粗,要细有细,比从模子里轧出来的挂面还匀溜,吃起来硬实、筋叨、口感好,就是到了肚子里也觉得舒服。 不幸,妻子比他先走了。他也六十大多了,但身板硬实,牙口好,还是爱吃抻面条。现在续了个后老伴,这个五十刚过的小老太太,就只给他买挂面吃,吃起来真败口! 星期天女儿回来了,一看爸爸瞅着挂面条眼晕、不下筷……她把爸爸的饭碗端过去说:“你等一会吃。”便扎起围裙下了厨房。和面、揉面、饧面、抻面……大约半个多钟头后,一碗面条端到了爸爸的面前。他一惊,女儿什么时候也学了母亲的手艺?这回他吃着嘴里香,肚里苦,他想起前妻,眼泪含在眼眶里…… 这一切后老伴都看在眼里,心中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她吃罢早饭,便提了一盒点心,到饭馆去向抻面师傅学习。学和面,学揉面,学饧面,学抻面。 抻面这道关最难过。她人老了,手脚笨了,力气也小了,怎么也弄不到抻面师傅那么灵巧,不是粘连,就是断条,二斤面未抻完便一身汗了。她不得不出个高价,匀了一斤抻面条回去。 老头子离休后搞史志,天天到班上去。午间回来,一碗抻面摆在面前。 “啊,小凤(他女儿)来了?” “没。我给你抻的。” “你也会抻……?” “你别隔着门缝看人。” 老头子吃得很香,这面条跟过去妻子抻的差不多。 “想不到你还有这两下子,这跟她过去抻的一样……”老头子一高兴,有点说走了嘴。 老太太听了当然有点不是味,这老家伙总想着他的前妻……不过,这毕竟是赞美她,把她说成跟他前妻一样,有啥不好?于是,也很高兴。 第二天老太太练抻面就更来劲了,她先到饭馆去学一通,又在家里自己和面苦练。可翻来覆去还是抻不好,这大概得费点功夫,不到十天半个月出不了徒……眼看就该做午饭了,没办法还得跑到饭馆去匀人家抻好的面条。好话说了一筐,勉强按成碗的面条价格匀了一斤回来。呵?一上楼房门开着,老头子回来了。 这回露馅啦! “唉,没想到吃一口饭,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老头子明白了后有些过意不去。 抻面条煮好后,老头子只吃了半碗。不知怎么的,他心里老觉得这抻面条味道有点不对了……他说: “以后咱们吃烙饼吧!” 这天夜里老太太偷偷抹了半宿眼泪。又一个星期天,老头子女儿回来了。她又要动手给爸爸做抻面条,老太太一把揽过去说: “我来!” “老头子和女儿都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老太太熟练的抻面表演。 老头子这晚心情激动,喝了两盅洒,不免亢奋起来,上床后毛手毛脚帮老太太脱衣服,待脱下衬衫,他怔住了,天哪,老太太两条胳膊肿得像发面馒头了……他一切全明白啦。心中震动非常,紧紧地搂着老太太,眼含热泪,不胜爱怜地抚摸她的胳膊: “唉,这该死的抻面条呵!……” 小题1:“冰糖葫芦”模式是小小说常用的结构模式之一,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避免叙述混乱,达到结构清晰、策划明了而合乎情理的目的。请你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冰糖葫芦”的结构模式。(4分) 小题2:小说主人公面对续妻的情感态度,在文中有明显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他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5分) 小题3:人情美、人性美历来是小说的主题。请你就这篇小说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书籍、影视作品谈谈人情美人性美的社会价值。(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冰糖葫芦”模式即是用一小木棍串起一串冰糖葫芦的模式。小说中,“抻面条”是核心细节,也即是全文的线索,因此,“抻面条”就是串起那串“冰糖葫芦”的“小木棍”。(2分) ②小说纵跨了主人公六十多年的生命过程,一共讲述了其与身边四位女性的生活经历,因此,按照时间的顺序,母亲、前妻、女儿和续妻为主人公抻面条的经历则相应地成为了一颗颗冰糖葫芦,这样,结构就清晰了。(2分) (如果说线索为双线结构的,即两条线索——①明线:老头子爱吃抻面条②暗线:后妻暗地里去学抻面条。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1:①失望——他身板硬实,牙口好,还是爱吃抻面条,但她不会做,就只给他买挂面吃,吃起来真败口!他感觉失望。 ②开心——他很意外的吃到了抻面条,吃得很香,觉得这面条跟过去妻子抻的差不多。 ③愧疚——他发现了续妻为了他,专门在外面买来抻面条做给他吃,他明白自己这点爱好给她添麻烦了,感觉对不起她。 ④激动——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老太太熟练的抻面,他没想到续妻为了他真的学会了做抻面条。 ⑤爱怜——他看到老太太两条胳膊肿得像发面馒头,令他真情流露,紧紧地搂着老太太,眼含热泪,不胜爱怜地抚摸她的胳膊。俩人的感情也无形中深厚了起来。 (每点1分,答对1点给1分。) 小题1:(1)可从本小说中体现的母子之爱、父女之爱、夫妻之爱、重组家庭情感深化的角度来阐述。(3分) (2)可联系沈从文的《边城》、茹志娟的《百合花》、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陆川的《南京!南京》等作品来阐述。(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美丽的汉字书法 杨?键 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汉字靠视觉,图像思考使汉文化趋向快速结论式的综合能力,与拼音文字靠听觉记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两种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不同。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蒋勋对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说,“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间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而欧洲的建筑则与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种垂直线的上升,比如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体不断拉高,观赏者的视觉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线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国汉代水平美学影响下的建筑,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却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长、拉远,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翘,如同汉代隶书,完成流动飞扬漂亮的一条水平“波磔”。《诗经》里也有“作庙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飞张的屋宇,如同鸟翼飞扬。 谈到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蒋勋说,《兰亭》真迹虽不在人世了,但是《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在此意义上,被称颂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实际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划更多,同样也是一篇没有誊录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苏轼被贬黄州,在流放的苦闷中写了《寒食帖》,诗中也有错字别字的涂改,线条时而沉郁,时而尖锐,变化万千,《寒食帖》同样也是一篇“草稿”。三件书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却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也许可解开行草美学的关键,那就是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 蒋勋一再谈到汉字书写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比如山海关的城楼上有一块匾,大字正书“天下第一关”。如果少掉这几个字,也许就会失去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欧洲的城堡宫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尔赛宫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适合题字,然而文字书写在中国或东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他说,台南孔庙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与希腊以降西方的人像纪念完全不同。长久以来,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历史的核心命脉。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写下的“旦”字,和我们今天庆祝一年第一个日出的“旦”是同一个字。 蒋勋说,每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会起大震动,尤其是法师晚年刺血写经,字迹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详静定,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仍然使人对汉字书写有真正敬意。 小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汉字是建立在视觉会意基础上的表意文字,受汉字影响的韩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汉字隶书的“波磔”特点与中国建筑“飞檐”的美学特征都是汉代形成的。 C.中国建筑之所以具有“飞檐斗拱”的特征,欧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线的上升,分别是源于隶书书写的美学特点和拼音文字的书写特点。 D.汉字可以输入电脑,证明汉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优势。
| E.匾额、楹联和斗拱等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几次对东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目的是突显汉字书法的独特之美。 B.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的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脉。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词有三处用了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表否定。 D.汉字靠视觉,拼音文字靠听觉,不同的文字决定了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
|
小题3:诗人杨键在写作《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时应该先拟写了一个写作提纲。请将《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压缩提炼成一个提纲。(要求:(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按文章的顺序分条写出分论点;(3)100字左右。)(4分)
小题4: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都是草稿这一现象,包含了什么样的美学规律?(可用原文回答)请你举一个书法以外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规律。(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E? A.韩文并非拼音文字,见第一段。C.建筑的特点并非“源自”文字书写。见第二段。D.“汉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优势”,无中生有。
小题1:C.错误。正确答案是“特定含义”。
小题1:(4分)中心论点:汉字书法很美丽。分论点:(1)汉字是会意文字;(2)汉字隶书里的“波磔”蕴含建筑美;(3)汉字里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蕴含着自然美;(4)汉字书写传承着东方文明史(历史美?)(5)汉字书写能让人产生敬意。(中心论点概括正确得1分,分论点概括正确两个得1分,4个得2分,5个得3分。)
或:中心论点:汉字书法很美丽。(1)文字决定了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2)“波磔”是水平飞扬美学特征的体现;(3)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都是“草稿”;(4)汉字在中国历史中十分重要(或: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脉);(5)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
小题1:(4分)追求原创的即兴之美,或者创作者创作时需要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2分,也可用原文作答)。例如某人的即兴演讲比朗读精心雕琢的讲稿更有激情,某音乐家在餐厅创作的名曲,即兴话剧表演,即兴主持,即兴说唱,即兴舞蹈等。(举例恰当,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宝玉从贾母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防后襟子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烧眼,宝玉急得直唉声跺脚,麝月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织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认得裘子的料子而不敢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舅舅的生日上穿上这件裘子, 晴雯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恨命咬牙捱着补裘子,直到夜很深了才做完。 (《红楼梦》)
B.当欧也妮看到查理写巴黎朋友的诀别信后,决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和积蓄送给查理。查理在接受这笔财产时感激涕零,他也把装有母亲肖像的梳妆匣交托给欧也妮保管。此后查理决定到海外经商,临行前,欧也妮和查理依依不舍,流泪,海誓山盟。查理走后,欧也妮对他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开那个梳妆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详一番。 (《欧也妮·葛朗台》)
C.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唐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过来,把桑丘和唐吉诃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仇,但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 (《唐吉诃德》)
D.因为看不惯儿子“离经叛道”的生活,吴老太爷不愿意到上海生活,但由于局势动荡,吴老太爷只好出了他的“堡寨”。初到上海,刚坐上汽车时,他虽然心里仍有不甘,但想到毕竟有《太上感应篇》在手,且蕙芳、阿萱一对金童玉女也在身旁,似乎虽入“魔窟”,亦未必堕“德行”,所以吴老太爷闭目养神一会后,渐渐泰然怡然睁开眼睛。 (《子夜》)
E、百合花看到山羊脖子上的一个绣花小荷包很好奇,就问爱斯美拉达那是什么,爱斯美拉达只是郑重其事地说那是她的的秘密;百合花趁爱斯美拉达不注意,把山羊引到房角,解下荷包,把其中的东西倒在地板上,才发现里面装的是关系到爱斯美拉达身世的一只小鞋子。? (《巴黎圣母院》)
参考答案:C、E
本题解析:(C桑丘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仇,但唐吉诃德阻止了桑丘,他认为,这是上帝对一个战败的游侠骑士的惩罚。? E是一位小姐趁爱斯美拉达不注意,把山羊引到房角,荷包里面装的一组写在小黄杨木上的字母,山羊用它们排出了弗比斯的名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孟庙的树
孙继权
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
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选自《人民日报》2005年1月22日)
小题1:第②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的“你”和“我”代指?和?。
小题2: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题3:第⑧段引用了孟子的许多名句,请问引用这些名句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试分析第⑾段话的含义。
小题5:从写作内容看,本文是如何安排行文思路的?
参考答案:
1、银杏、紫藤
2、孟庙里各种古老的树以及孟子这株大树。 “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 写古树为写孟子作了铺垫。
3、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和哲学理想;为下文赞扬孟子的思想做了充分的铺垫;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化了主题。(意思对即可)
4、孟子的治国理想和政治抱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终于迎来了尊崇儒术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孟子思想深入人心,逐渐得到弘扬光大。(意思对即可)
5、(1)由所见到所思所想所感;(2)由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3)移步换景等。(写出两点即给4分)
本题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