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2:19: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有?的人,不论面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不论碰到什么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都能够不急不躁。
②虽然我们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我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你们有困难,我们一定?
③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恬淡的、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涵养全力相助况且不是/而是
B.修养鼎力相助何况既是/也是
C.修养鼎力相肋况且既是/也是
D.涵养全力相助何况不是/而是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涵养”侧重于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别人帮助了自己表示感谢时。“何况”一般用于反问语气。“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既是……也是”肯定前后二者。“语言”和“文化”有领属关系,故“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曼德拉为南非的白人和黑人,以及世界上目前还在被各种矛盾困扰、剑拔弩张难以和平的地区,做出了一个经典的榜样。
B.日本安倍晋三上台不久,就以敌视的态度对待中国,借助钓鱼岛问题反戈一击,以便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C.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中国只能匠心独运,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D.在这个时代,许多人拥有梦想并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地调整梦想,很少有人从一而终地坚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C匠心独运:往往用来形容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D从一而终:指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误。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而”字表示并列关系的一项是【?】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参考答案:①


本题解析:①连词,并列关系;②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③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④连词,递进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②毋庸?,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③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的设备, 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④那无法遗忘的容颜,无法?的记忆,那埋藏在心底的深深思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A.以致质疑必需淹没
B.以至置疑必需湮没
C.以至质疑必须湮没
D.以致置疑必须淹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理解句子的具体语境,然后再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判断。"以至"--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以至"与"以致"的主要区别在于,"以至"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故选以至,排除AD。,“质疑”表示对所怀疑的对像抱有主观上强烈的反对态度;,“置疑”是一般的怀疑态度,没有更多地渗入怀疑者的主观态度。根据句意,用“置疑”,所以排除C。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④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⑦或师焉,或不焉?⑧履至尊而制六合
⑨赢粮而景从?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④⑤⑥⑦⑨⑩
B.①②③⑤⑥⑧⑨
C.①③④⑤⑥⑦⑨⑩
D.①④⑤⑥⑦⑨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