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5 22:19: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
B.是故益圣,愚益愚。
C.四具,二难并。
D.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欲往投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C、D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项为名词作状语。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 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B.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在为奥运会默默地付出着,其中有宵衣旰食的技术人员,有夙兴夜
寐的建筑工人,有为奥运奔走的爱国人士,有苦苦训练立誓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每个
人身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C.清明时节,烟雨迷蒙,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
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闲适。
D.在山西保矿运动中,爱国绅士张士林率领当地民众与腐朽的清政府和企图霸占矿产的英商公司进行了暴虎冯河、有理有节的斗争,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争回矿权的意志和决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B 使用对象错误。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称颂帝王勤于政事。C 望文生义。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D 贬词褒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应用“有勇有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
A.装载徜徉致使割受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
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够吻合。1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结束,杀死)
我因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冒犯、触怒)
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
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C.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
送汤送水来营里林冲吃(给)
D.我自在门前理会(懂得,领会)

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办交接手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理会:招呼,照看。
点评:本题词语都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且都是古白话文与现代文的同形异义词。通过考试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古代白话文,对学生顺利阅读《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等古代白话小说和戏剧有帮助。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