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A.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这足以证明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 B.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 C.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是当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任重而道远。 D.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策的引导,必将会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想赢得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的优化。 |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3题。
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科学家,人们都关注着他成功的原因。在这方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
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师的经验,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在绝大多数和我同年岁的人都有着种种困难和遭遇的时候,我却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学生。而且在物理学界以外有很多很多的朋友。”这是杨振宁平实而谦虚的总结。
的确,杨振宁家学渊源,他是幸运的;就读西南联大阶段,虽遇国难当头,但因此接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学者的授业解惑。这些教授时至今日都还是中国科学界、知识界的风流人物。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也就给杨振宁带来了高起点。他一生的研究内容、研究风格和作风始终没有偏离他在西南联大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方向,是王竹溪、吴大猷、张文裕这些名教授领着他奠定物理学发展的基础的。当他赴美留学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在美国,因此,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像费米、泰勒等都是在本国受到迫害而离开自己的国家的。他们在美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费米成为原子弹的开山祖,泰勒则被称为“氢弹之父”。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周围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共同学习,确是幸运之至。
中国有句古话:“名师出高徒。”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也这样说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秘诀之一就是有名师的指点。”它说明一个年轻人初踏上科学征途时,得到名师指点的重要性。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中,因师徒关系而获奖者的比例占40%以上,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比没有学习过的人获奖时间提前了七年。名师之所以能对高徒起指点作用,就在于名师的指导可以使年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缩短路程。因为名师是站在科学发展最前沿,他们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并能掌握研究的新方向。同时名师能及时地掌握该学科领域中新的情报信息,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
然而,杨振宁并非简单地面对机遇,从杨振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看到他孜孜不倦、奋力追求的历程。杨振宁以高二同等学力报考西南联大获得成功,报读硕士研究生、报考留美博士生顺利通过,这都包含了他平时的勤奋、刻苦及对学习的付出。杨振宁刚到美国,连费米的面也见不着,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他“踏破铁鞋”去寻找,终于如愿以偿,跻身于名师门下,饱受学界泰斗的熏陶。对一般人来说,能去到美国,在普林斯顿这样的名牌大学学习,也该心满意足了;何况新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相通,亲人全都远在万里之外,要实现追随名师的目标,又该遭遇多大困难。但是,“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杨振宁没有等候,他不懈地争取、努力。这种事例在杨振宁的一生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好的老师,杨振宁都靠自己去把握,去争取。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抓住机遇,追随名师,这才是杨振宁成为幸运儿的重要原因。
1.从杨振宁成功的例子来看,我们应怎样看待名师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杨振宁是幸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末尾,作者说“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淡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钟?声?鲍尔吉·原野
①在音乐中,离生活最近的是钟声。换句话说,在生活与劳动产生的音响里,唯有钟声可以进人音乐。
②人常常把钟声当作天籁。它悠扬沉静,仿佛是经过诗化的雷声。城市上空由于烟尘环绕而使太阳一轮金红的晨晕,钟声有如钢琴的音色,让半醒的奔波于途的人们依稀回忆起什么。像马斯涅的“泰依斯沉思曲”,不是叙说,而在冥想。人们想到钟声也刚刚醒来,觉得新的一天的确开始了。在北方积雪的早晨,钟声被松软的、在阳光下开始酥融的雪地吸入,余音更加干净。有时候想,倘若雪后之晨没有钟声,如缺了些什么,索性等待,等钟声慢慢传过来。这就像夏日街上的洒水车驶过,要有阳光照耀一样。
③钟声可亲,它是慢板。它的余音在城市上空回荡时,比本音更好听,像一只手,从鳞次栉比的屋舍上拂过,惊起鸽子盘旋。如果在山脚听到古寺传来的钟声,觉得它的金属性被绿叶与泉水过滤得有木质感,像圆号一般温润,富于歌唱性。当飞鸟投林,石径在昏瞑中白得醒目之际,钟声在稀薄的回音中描画出夜的遥远与清明。在山居的日子里,唯一带不走的,是星星,还有晚钟。
④在晚钟里,星星变大了。每一声钟鸣传来,星星一如精灵,像掉进了水里,又探出头。那么,在天光空灵的乡村之夜,光有星星而无钟声,也似一种不妥;像麦子成熟的季节,没有风拂积浪一样。
⑤如果用人群譬喻,钟声是老人,无所谓智慧与沧桑,只有慈蔼。那种进人圆融之境的老人其实很单纯,已经远离谋划,像老橡树一样朴讷,像钟声这么单纯。自然这是晚钟,是孩子们准备了新衣和糖果、焦急等待的子夜钟声。在昼日,钟声是西装尚新、皮色半旧的男人,边走边想,瞻前顾后。他们已经不想独奏,也不甘合唱,发出一串连音,如数心事。总之,随你怎么想,钟声都能契合人的心境。
⑥一个没有钟声的城市,是没有长大的城市。在喧杂之上,总应该有一个纯和的、全体听得到的静穆之音。
1.在第①段中作者把钟声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钟声与音乐有着怎样的关系?(5分)
2.下面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说说这些比喻所表达的意思。(4分)
⑴雪后之晨没有钟声,如缺了些什么……这就像夏日街上的洒水车驶过,要有阳光照耀一样。
⑵在天光空灵的乡村之夜,光有星星而无钟声,也似一种不妥;像麦子成熟的季节,没有风拂积浪一样。
3.在第⑥段作者说:“一个没有钟声的城市,是没有长大的城市。”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城市写到乡村,从早晨写到晚上,从钟声如“天籁”写到钟声契合“心境”,用大量的文字铺染了钟声的美感。
B.文章从音色、质感、触觉、形态诸方面展开对钟声的描绘,并融情入景,使钟声“著我之色彩”,极富诗情画意。
C.作者以钟声来比喻人生,老人那淡泊尘寰、归复圆融的心境如同子夜的钟声,中年人世事繁杂、稳重内敛的心境如同昼日的钟声。
D.文中对大自然绮丽风光的描绘,意在抒发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美,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陶冶和净化。
E.这篇抒情散文联想丰富,文笔清新,语言灵动,表现出恬静、舒适、轻松的气韵之美,有着耐人品味的哲思和意蕴。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2分)
庄周的燕子
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的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小题1:从全文看,庄子从燕子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样的“处世的大智慧”?(4分)
答:
小题2: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小题3:同样是与人类一起居住,燕子和麻雀有哪些不同?(4分)
答:
小题4: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分析文中加点的“伎俩”“狡诈”表达的情味和效果?(5分)
答:
(2)怎样理解“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这句话的内涵?(5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