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①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 ②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 ③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④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⑤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 ⑥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
3、阅读题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岑文本传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及将伐辽,几所筹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平常。太宗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寻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有集六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之年,除秘书郎?除:授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笃:深厚
C.岂宜更添春坊,以速时谤?速:加速
D.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希:希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虽微贱必与之抗礼?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D
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岑文本“谦虚”和“忠谨”的一组是(?)
A
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
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B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C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D
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尔
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
好,善于写文章。
B.岑文本为人廉洁、节俭,所居之处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
的装饰也没有。
C.岑文本为人谨慎,但有时又近乎胆小,太宗让他兼任东宫属官,他因
害怕惹祸而推辞。
D.岑文本因为富有才干,又加上他孝谨仁厚,对皇室忠诚尽职,所以深
得唐太宗信任。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5分)
②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霸诸侯,攘夷狄攘:打击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顾:探望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且:将要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2分)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小题4:把下面三个(含两个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4分)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