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小题2:朝菌不知晦朔,?,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小题3:?,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小题4: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5:夫?,?,吾不如子房。(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6:?,景行行止。(《诗经·车辖》)
参考答案:
小题1:晓来谁染霜林醉?
小题2:蟪蛄不知春秋
小题3:茕茕孑立
小题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小题5: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小题6:高山仰止
本题解析:本题默写除了“蟪蛄”一词比较陌生外,其余各句中没有较为生僻或难写的字,但是还是有些词容易写错的。如“染”“已”和“孑”等字就容易写错字,而“帷”“帐”等会写错偏旁写成别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②南山陲:即终南山麓。
(1)赏析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4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①诗句描写诗人随意而行、闲看云雾的状态,表现了闲适的心境。②由赏景时行至水尽头,又能看云起云落的妙境,领悟出处世的无穷变化以及求学明理的无穷奥妙。③诗中有画。有或行或坐的诗人形象,有云卷云舒的山间气象,物我交融,浑然一体。④动静结合,构筑了一幅恬静的水墨山水图景。(内容2分,表现2分)
(2)【参考答案】①退隐山林的闲适。②陶醉大自然的情趣。③潜心修道的禅趣。(隐居山林的闲适之情,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
甲?乙
探春?暮春归故山草堂
雪里又能最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简析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2)?乙诗前两句写春光逝去,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描写暮冬景物的同时,比拟人手法描绘了想象中的生机勃勃的春意图。
(2)反衬出翠竹的“不改”,突出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月的名称甚多,其中有:①初月②凉月③晓月④明月⑤新月。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寻章摘句老雕虫,_______当帘挂玉弓。
②晴云如擘絮,_______似磨镰。
③_______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④_______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_______共潮生。
A.③②⑤④①
B.②①③④⑤
C.③⑤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2013·烟台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问题。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的下阕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小题2: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粼粼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晚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显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