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4分)
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作此词时,作者身处南郑抗金前线,其时长安已落金人之手。
①筑:筝形的古弦乐器。
小题1:上片“此兴悠哉”语涉双关,请结合题目和上阕来理解。(2分)
小题2:请赏析划线句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兴”既关涉了作者所登的“高兴亭”,写出了此亭的风景(1分);又表达了作者凭高酹酒之兴致。(1分)
小题1:①是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场景:长安名胜之地月华满地,良辰美景,正是赏月的好地方;(1分)②结合大背景来看,表达了沦陷区军民期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早日到来的意思。(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一语双关的修辞,“此兴悠哉”既照应所登的“高兴亭”,又关系作者的心情的高兴。
小题1: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就要从手法和内容上理解,手法上是联想,情感上表达期待收复关中的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答任意2点即可给满分)
小题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本题解析:
小题1:题目要求结合词语分析所表达的感情,答题时就应先指出情感,再以具体诗句佐证。从上片中的“怨年华”一语,可知作者在感叹年华早逝;“在天涯”一语表现出作者厌倦了天涯飘泊的生活;而“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一句则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小题2:此题要求分析写景角度。写景的角度一般有: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虚入实或由实入虚、远近结合或虚实相生等等。本句中,“十里”是远景,“路带沙”是近景,“远近结合”由此得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对《题乌江亭》中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中的“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的男儿。
C.“江东子弟多才俊”,是表明楚国人才多。
D.“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项羽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句是说项羽不懂得忍辱负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
〔南朝·梁〕何逊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注释】
①罢花:花儿凋谢。②戚里:帝王外戚聚居之处。
(1)情因景生,景因情设,试分析“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一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4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翁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秋天的傍晚,北风呼啸,萧瑟凄凉,作者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自然想起远方的亲人。(2分)庭院空寂,月光如华,望月怀人,自是伤悲无限。(2分)
(2)在月高风急、叶落花残之夜,诗人思念亲人、孤单落寞、辗转反侧、夜不能寐。(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为了防止曹操陷害,刘备行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之后,指称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B.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嚎叫道:“给水喝!”他叫了三遍,人们扔向他的却是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破瓦罐和石头。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卡西莫多送水解渴。所有民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连声叫好。
C.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各选一匾题一诗。宝玉独占四首,宝玉作了三首,宝钗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便帮他作了,让宝玉抄袭,元妃看了喜之不尽,因此把“浣葛山庄”名改为“蘅芜苑”。
D.鲁肃再次前往索荆州又不成。周瑜大怒,想借取西川而夺荆州,被孔明识破。周瑜非但夺不到荆州,还遭蜀军四路围杀,气得大叫一声,旧疮复发,坠于马下。又被诸葛亮来信点明不能去取西川的原因,于是周瑜口吐鲜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