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①禁止奸邪,豪强畏服?②恐久获罪,乃自免去?③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 ④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 ⑤乃罢其三侯,令就第?⑥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④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①“大将军听到这个武库令离开了官职,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好好)对待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责备我,那就危险了!”
②(丙吉)写信给魏相说:“朝廷已深切了解了你治政的情况(政绩),将要重用你。希望你稍微谨慎做事,把握好自己。”魏相认为丙吉的话说得很对,为此把自己的威严收敛起来。
本题解析:
小题1:矫:假托
小题1:③霍光误解了魏相⑤是宣帝的做法⑥说明魏相深得宣帝信赖
小题1:“因犯有一些过错”无中生有
小题1:①采分点:用,因为;遇,对待;殆,危险②采分点:少,稍微;善,认为好;霁,收敛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做郡裹的卒史,因为对答策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县令。后来魏相迁升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豪强十分畏服。正巧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洛阳兵器库的长官,他自己看到父亲死了,而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峻,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于是就自己辞了官。魏相派佐助自己的掾属追去喊他回来,终于没有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叹道:“大将军听到这个武库令离开了官职,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好好)对待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责备我,那就危险了!”车千秋这个做武库令的儿子到了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年幼的新皇帝刚刚即位,认为函谷关是保卫京城最坚固之处,武器库是精良的兵器聚藏的地方,所以让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丞相的儿子做武器库的长官。现在河南太守魏相不深切思考国家的大计,只是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啊!”后来又有人状告魏相杀戮无罪的人,这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河南戍卒中的都官共二三千人,阻拦大将军霍光,自己说愿意再留守一年来赎太守魏相的罪。河南的老弱百姓一万多人守着函谷关要求入关向皇帝上书,守关的官吏把这事上报。大将军霍光因为武库令的事,于是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被关在监狱里很久,过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赦免犯人。又有诏书命令魏相再做茂陵县令,将其升迁为杨州刺史。魏相与丙吉要好,当时丙吉的官职是光禄大夫,(丙吉)写信给魏相说:“朝廷已深切了解了你治政的情况(政绩),将要重用你。希望你稍微谨慎做事,把握好自己。”魏相认为丙吉的话说得很对,为此把自己的威严收敛起来。
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他的儿子霍禹做右将军,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又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向皇帝上书,说:“《春秋》讥讽世世为卿相的人,现在霍光死了,他的儿子又做了大将军,他哥哥的儿子做尚书掌握政要,骄横奢侈,放纵不羁,恐怕将来会慢慢的无法驾驭控制了。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打消他们的阴谋,来强固大汉万世的基业,也使功臣霍光的声名得以保全。”宣帝看了魏相的奏书认为很好,诏令封魏相为给事中,于是就罢免了霍禹、霍云、霍山三人的侯的封号,命令他们回到宅第,他们的亲属被迁出补为官吏。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务,魏相于是代替韦贤做了丞相,并被封为高平侯,赐食邑八百户。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惧他,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事情被发觉,霍氏的人被杀了。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魏相作为丞相,总管各官署的事务,很得皇上的欢心。魏相多次上书,陈说该做的事情,皇帝采纳施行了他的建议。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从家里休沐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谧号为宪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 以其无礼于晋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 敛货财以送其行
C.焉用亡郑以陪邻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死生,昼夜事也 / 子曰:“隐者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⑧木人:木偶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
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____ _
参考答案: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
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本题解析:
1、关键词:①法:法规、章程
2、疑难句子:②幼安然吾言乎?注意“幼安”是黄庭坚内弟的名字,据注释①;然:认可,同意
3、根据后一句“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可以推知,是形容书法的好的。
[文言知识]
说“工”。“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译文】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为权戚所望——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听:采纳,听从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祐品节的一组是(? )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④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
⑤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先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遂辞官回乡耕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B
4.(1)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
(2)吴祐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