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25 23:20: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则《论语》,回答问题。(12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小题1:此则文字记录的是孔子对学生提出的修养要求,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小题2: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什么样的教育主张?(2分)简要分析。(100字左右)(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账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已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武为复上将军,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哉,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为代王,都中郡都:定都
B.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榜样
C.发近县见卒见:现役
D.藏郭穿复土穿:贯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然上召贵尉佗兄弟然而不王者
B.帝崩于未央宫龟玉毁于椟中
C.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以客往赴秦军
D.何以台为胡为而来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车驾无所增加,若百姓生活遇有不便,他就把这些东西拿来分给大家。
B.文帝经常身穿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连他宠幸的慎夫人衣饰、帏账等生活用品也很简朴;营建自己的陵墓也以俭省为基本原则。
C.大臣张武等人受贿事发,皇上就把御府的金钱拿出来赏赐给他,以此使他惭愧警省,而不把他送官治罪。
D.司马迁认为,孝文帝时代是道德教化极盛的时期,但由于文帝的谦虚谨慎,德政至今还没有完成。



3、阅读题  苏代兄弟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RR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题目为命题者加的)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4分)
译文:? ▲?
(2)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3分)
译文:? ▲?
(3)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分)
译文:? ▲?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8~lO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等,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入为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未,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日:“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日:“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
黄裳怒日:“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愉佞无功,因其来朝,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丈。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滩,黄裳使人谓日:“公不奋命者,当以涟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完宗目黄裳日:“时卿之功。”,始,德宗创艾多难,务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县言:“陛下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睃损诸侯,则天下治。”帝尝问前古王者所以治乱云云,黄裳知帝锐于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贤而已。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帝以黄裳言忠,嘉纳之.由是平夏、翦齐、灭蔡、复两河,以机秉还宰相,纪律设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枢葬焉。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然除吏不甚别流品,通馈谢,无洁白名。当大政未久,不究其才,及处外,天下常所属意。卒后数年,御史劾奏黄裳纳邰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按故吏吴凭及黄裳子栽,辞服。帝念旧功,但流凭昭州,原载不问。(《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九十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除吏不甚别流品除:任命,授职。
B.以机秉还宰相秉:通“柄”,权力,权柄。
C.黄裳未尝过其门过:经过。
D.阴谋矫诏诛大将矫:假传(命令)。
9.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明杜黄裳“善谋”和“雅澹”的一组是
A.①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②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B.①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②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
C.①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②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
D.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②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黄裳针对藩镇长官长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务的现实,常常劝说德宗皇帝,以贞元年间的弊政为借鉴,整顿法度,削减藩镇特权,皇帝欣然采纳,于是带来了中兴的局面。
B.杜黄裳任太常卿时,曾劝辅佐朝政的韦执谊请求太子监理国政,韦执谊并未以礼相待,杜黄裳愤怒地说,我受三朝恩惠,岂能因一个官职出卖自己!说完拂袖而出。
C.杜黄裳为门下侍郎时,刘辟叛乱,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武力平叛,奏请免除宦官监军,专门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军队的进退,黄裳都参与指挥,无不合乎军机。
D.杜黄裳曾奉命主持朔方府军务,李怀光与监军趁郭子仪入朝,暗中谋划假传圣旨制造混乱,想趁机取代郭子仪。黄裳得到诏书,判明真伪,果断采取措施,稳定局面。?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5分)
译文:
(2)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5分)
译文:



5、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茂林竹?修:高 ?
B.况修短随化,终于尽?期:日期 ?
C.未尝不文嗟悼?临:面对,引申为阅读 ?
D.所以兴怀,其一也? ?致:思想情绪,情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