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25 23:23: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火星人入侵
达利
  火星探测车和轨道探测器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火星土壤和气候的一些信息,但科学家还想通过名为“火星样本回送”的空间任务从这颗红色的星球采集一些土壤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这就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科幻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的处女作《天外来菌》中描绘的恐怖故事了。那么,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18年实施的这次采样任务,会不会也带回一些恐怖的病毒呢?
  轨道探测器不可能装下能深入检查火星土壤的全套科学设备和仪器,但它可以将土壤样本带回地球进行分析,这也能让科学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大的灵活性对其进行充分的试验——对于这些来自火星的石块,科学家最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和灵活性,研究人员已经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对来自火星的“阿伦·希尔”陨石进行研究,而且发现了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证据的化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2018年我们将从火星带回一块咖啡杯大小的样本,并在地球上对起进行深入的研究。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下属的行星保护部门(“我们的任务是防止生物交叉污染”)的计划,他们将把从火星带回来的所有东西都限制在地球上一个专门的接收设施内,其隔离等级相当于安全标准最高的四级生物危险品实验室。
  “唯一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会进行复制的东西,”地外文明搜寻计划的首席研究员玛格丽特·瑞斯说,该计划一直关注着外星污染及行星保护的问题。“如果只是具有放射性或者毒性,我们都能轻松应对”,她相信来自火星妁样本在面对地球上的微生物时将是非常脆弱的,就像让我们去面对火星上的细菌一样。“我们在防止生物污染上已经做得很好了,”瑞斯说,“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只要使用高压灭菌器就行了。它能杀死所有的东西。”(选自《青年文摘》)
1.作者以“火星人人侵”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人人侵是危言耸听的观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火星人人侵,地球人作好准备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去外星球探索,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看法?请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王莹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
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 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
小题1:下列说法不属于“牡丹在盛唐之后呈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牡丹意象的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B.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C.李唐王朝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其对牡丹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D.牡丹没能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源于《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走向极致。
B.唐宋人崇尚牡丹和梅花,故花风即唐宋风。
C.牡丹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大气磅礴,彰显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唐代精神。
D.梅花经过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成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的象征。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转移,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B.牡丹与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牡丹意象内涵固定而单一,梅花的文化内涵则异常丰富。
C.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更替是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梅花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4、阅读题  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文化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龙究竟长的什么样呢?谁也没有见过。其实,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在甲骨文里,龙字有几十种写法。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后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关于龙的传说,越来越丰富。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是单一形态,有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上下几千年,一以贯之。其实,历史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标准龙,并不存在固定形态和模式的龙。今天人们常见的龙,多半是宋元明清时代的龙,这种龙是在上下几千年间演变形成的,既不是龙的原初形态,更不是龙的惟一形态。发展变化才是龙的本性。
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认为,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起源期,大体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炎黄时代,存在着十来种原龙形态,是古代民族融合的象征,成为中国原始国家起源的文化标志。第二阶段,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雏形期,大体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头上有角,身体能飞”,作为龙的雏形已成,并成了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第三阶段,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前后的中华文明定型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这一时代龙走向基本定型的飞龙形态,并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央集权国家的文化象征。第四阶段,公元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转型期,大体相当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宋时代,这一时代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一方面龙更多地成为国家意识的皇权的象征,另一方面在民间社会心理中龙成为与农业农民休戚相关的水神象征。
如果说近现代是第五个阶段的话,那么今天的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象征。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夔龙──应龙──苍龙──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
小题1:下列关于文化的相关特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文化决定的,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文化创造了人类。
B.所有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
C.文化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对立统一,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会相对稳定,但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
D.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史,文化创造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史,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创造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
小题2:下面说法与原文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正因为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因而被中国先民视为图腾。
B.龙成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的中华文明雏形期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头上有角,身体能飞”,作为龙的雏形已成。
C.龙并非单一形态,也不存在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发展变化是龙的本性,最终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形态。
D.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夔龙──应龙──苍龙──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足以证明文化就是创造,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B.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和陈富成先生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C.据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的观点,龙的起源发展,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前三个阶段龙的形态呈现为一元格局,只在第四阶段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
D.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可见 牛、象、鹿等动物都为人们所喜欢,然而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取代龙在中华民族的地位。



5、阅读题  牡 丹 的 拒 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的,更有品位之高低。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
1.作者为什么极力描写人们对牡丹的倾慕与企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思考,牡丹拒绝的是什么?坚守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牡丹的拒绝与坚守,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那么,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又应当拒绝什么,坚守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