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二)
A.烟霏云敛聚集 B.春生秋实果实 C.黟然黑者为星星乌黑 D.砭人肌骨刺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草木被秋风拂过便凋零变色,树木被秋风吹过叶子便脱落。 (2)此时只听到四面虫鸣唧唧,好像应和着我的叹息。
本题解析:
小题1:A表并列;B“尔”,你;D表转折。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2:“实”在这里是名作动,译作“结果”。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B是宾语前置,其它是判断句。A“乃”表判断;C语意判断;D“也”表判断。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小题4:“丰草绿缛而争茂”一句写得是夏天繁盛的景象。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5: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被动句式,“拂”与“遭”根据语境分别解释为“拂过”“吹过”;第二句时注意注意“但”解释为只是,“助”解释为应和。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所用来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威力。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扬动心中的精气。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养好鹅,羲之往观焉观:观赏
B.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坏事
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觉:觉察
D.亦不复征之。征: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曾与人书云②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B.①烹以待之②我卒当以乐死
C.①为写《道德经》②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D.①笼鹅而归②而翼深叹伏
小题3:不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项是(3分)
①见棐几滑净,因书之。? ②书其扇,各为五字。
③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④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⑤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⑥我卒当以乐死。
A.①③⑤? 8.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小题4: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
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
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
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
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小题5:断句翻译(9分)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3分)
②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3分)
参考答案:
小题:B
小题:D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小题:D.
小题:B
小题:(1)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2)①他曾经到门生家去,看见桨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真书、草书各占一半。
②王羲之的书法最初比不上庾翼、郗倍,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才精妙无比,他曾经以章草的书体给庾亮写回信。
本题解析:
小题: “恶”:不高兴,难受。
小题:A.①“与”动词,寄给;②“与,介词,跟。B.①“以”表目的,译为“来”。②“以”表原因,译为“因为”。C.①“为”:介词,“替”。⑦“为”:介词,表被动。
小题:“任率”意为“任性率真,不做作”。③是侧面指王羲之书法高妙。④是指庾
翼感到王羲之书法焕发出来的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顿时让自己感觉到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⑤是讲王羲之不能免俗。均与“任率,无关。
小题:(1)错二处扣l分。(2)①重点词语:诣、书、真草;②重点词语:胜、及、方。
小题:王羲之认为自己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还可以像大雁排队一样紧跟在他后面。并不是认为自己的成就应在钟繇、张芝之上。
译文:
王羲之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后来又被授予护军将军的职务。后来他又苦苦请求出任宣
城郡太守,未被准许。改而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郡确一个独身老妇养了一只鹅,很会吗叫,王羲之向她求购没有
成功,于是他带着亲友乘车前去观赏。老妇听说他要来,便将鹅杀了烹煮款待他们,使得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山阴县有一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羲之前往观赏,感到非常愉快,坚持要买。道士说:“您为我书写《道德经》,可以把整群鹅都送给您。”王羲之欣然写完《道德经》,然后将鹅群装入笼子带回家,很是快乐。他为人任性真率如此。他曾经到门生家去,看见菜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真书、草书各占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怒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铜钱啊。”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王羲之每每自我评价说:“我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还该说跟在他后面。”他曾经写信给人说:“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竟然将池水都染成一片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王羲之的书法最初比不上庾翼、郗情,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才精妙无比。他曾经以章草的书体给庾亮写回信,庾亮的弟弟庾翼看到之后深为叹服,因此给王羲之写信说:“我过去曾收藏张伯英的十幅章草书法作品,战乱时南渡长江情况狼狈结果全部丢失,经常感叹精妙的真迹永远也见不到了。忽然观赏到足下回答家兄的书信,焕发出来的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顿时让我感觉到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
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建康东面各郡的人士尽情游赏山水,以射鸟钓鱼为乐。
又与道士许迈一起采用服食养生之法,不惜跋涉千里去收集矿石类药物。同时遍游东面各郡,登尽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快乐而死去。”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进入中年以来,容易为情感伤心,与亲友分别,总是要难受好几天。”王羲之回答说:“人接近晚年,自然会有这种情形。最近我依赖丝竹音乐来融化宣泄心中郁积的情感,又总是害怕儿子们察
觉,会减少我欢乐的趣味。”朝廷考虑到他的誓言坚决,也不再征召他为官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参考答案:(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2)我以道为师,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本题解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学者”指求学的人,“所以”译为是用来,判断句,三个要素各一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这个句子中“师”是意动用法,“庸”译为哪里,句式特点各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①吾其还也。②君知其难也。
C.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D.①若属皆为所虏。②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觉慧离家出走前做了哪些事?结果怎样?请简述这一情节。(《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