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B.约为婚姻 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⑴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削弱了。(得分点:焉,陪,末句的句意)(3分)⑵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得分点:定语后置句式,衣,冠)(3分)⑶”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得分点:孰与,状语后置句式)(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辨识通假字,可以如下方法做参考:当句子中某字的解释不符合语境时,应考虑其是否有通假字;其所通假的字则可从其同音字或形近字考虑。本题中,A项的“知”通“智”,“厌”通“餍”;B项的“说”通“悦”,“蚤”通“早”;D项的“反”通“返”,“倍”通“背”。
小题2:A项的“非常”指意外的变故,“行李”即“使者”;B项的“婚姻”指儿女亲家;“不敢”与今义相同;C项的“穷困”意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东道主”之东方道路上接待宾客的主人;D项的“夫人”指“那个人”,即秦穆公,“长者”指品德高尚的人。可知答案为B。
小题3: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焉”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为什么”;“陪”通“倍”,“增加”之意;末句是个判断句,其主语是“邻之厚”,谓语是“君之薄”,翻译时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第(2)句中的“衣、冠”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戴帽”两个动作;“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宾客”是中心词,“知其事者”是定语,翻译时应将定语移到中心词前面。第(3)句中的“孰与”是个固定词语,表示“谁和谁相比,谁更怎么样”的意思;“长于臣”是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将状语“于臣”提到“长”之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B.可怜体无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郁郁葱葱?
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选出各组句子中的虚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门虽设而常关鸟倦飞而知还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猥以微贱以八千岁为春
D.感吾生之行休鹏之徙于南冥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转析,表承接;介词,给,比;介词,凭借,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①哉?”
[注] ①廋,音搜。廋,匿也。
(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②人焉廋哉?
(2)这段文字论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孟子主张什么?说说孟子的理由。
参考答案:
(1)①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
②这个人的善恶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呢?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孟子主张观察一个人最好是观察他的眼睛。理由:虽然言语也是从心中发表出来的,但仍能作伪、说假话,而眼睛却是作不假的。
本题解析:
译文:孟子说:“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眼睛掩藏不了他(内心)的邪恶。心胸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浊暗。听他说话,同时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呢?”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