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3:52: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对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A.“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分析:句中运用了比喻,说明人类社会是在残酷的流血斗争中发展的,历史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徒手请愿”不是以大的代价去换取哪怕是一丁点的胜利。从此可知,鲁迅先生是不主张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方式的。)
B.《记念刘和珍君》先后三次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分析:作者写刘和珍的和善正直,意在揭露反动政府和走狗文人造谣的无耻,镇压的凶残。)
C.“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分析:“缘由”有二,一是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二是无耻文人的造谣诬蔑。后面两句使用了“反复”修辞方法,采用了选择复句,强调了只有“爆发”,起来革命,推翻这“似人非人”的社会,中国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D.“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分析:此诗句出自东晋末年著名的山水诗人陶渊明的《挽歌》,作者引用此诗句,主要是想说徒手请愿而流血不值得,这种请愿方式毫无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语言运用题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写一段新闻点评,不超过100字。(6分)
10月1日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名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广场和附近区域的地面上满是垃圾,影响了天安门地区的景观环境。
新华社发


参考答案: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后出现的垃圾遍地的不文明行为,(2分)暴露了时下我国公民的文明行为、公德修养还有很大的缺失和差距,(2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已经非常必要和重要。(2分)(6分,可按叙议的结构写)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闻点评的题目,新闻点评首先要概括新闻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可以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要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田(wéi)      翠(wò)
体(tónɡ)怏不乐(yànɡ)
B.合(niè)茶(qī)
语(jié)大大落(lào)
C.挑(tī)刻(juàn)
(jiàn)体裁衣(liànɡ)
D.罗(qīn)韵(xié)

眼(huǎnɡ)?流水浅(jiā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胴”读dònɡ。B项“偈”读jì,“落”读luō。C项“镌”读juān。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王老师说:"古人说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②全班四③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④搞清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C ," "。 、 。
D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③"四五"之间不用顿号;①处用单引号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____。
A.秦?蜀? 气势磅礴?忧虑与关切
B.蜀?秦? 气势磅礴?忧伤与无赖
C.秦?蜀? 气贯长虹?忧虑与关切
D.蜀?秦? 气贯长虹?忧伤与无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