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小人之过也必文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欲速则不达
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1)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2)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予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无何,梁内史缺/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行: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责怪。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故不我若也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惟才是举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饬:谨慎
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皆共目之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时天下承平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