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理解、分析文言句段》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4 04:33: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失其所与,不知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阅读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划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赢粮而
D.取汉中,西举巴蜀。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是一项是
[? ]
①吾从而
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吾尝终日思矣
④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少长咸集”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 ]
A.映左右
B.足以视听之娱
C.固知死生为虚诞
D.群毕至



4、其他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
C.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句)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