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4 04:41: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句是
A.作为—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B.这些第三代移民,在物质方面已经西化,但在精神方面,祖国母亲赋予他们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难以更改。
C.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
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A项中的“和衷共济”不能用于单个人,C项中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与句意不合,D项中的“上行下效”是贬义词)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
D.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主宾逻辑搭配不当;B“针对”缺宾语“……的现象”;C中“赔偿”“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不能搭配“诉讼费”。 辨析病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审读法;②语法分析法;③逻辑分析法;④造句类比法;⑤“对号入座”法,记住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基本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韬光养晦  利害攸关  瑕不掩玉  集思广益
B.百花争妍  弹冠相庆  堂而皇之  谈笑风生
C.和衷共济  怙恶不悛  既住不究  敝帚自珍
D.文恬武嬉  共商国是  毋庸置疑  功亏一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瑕不掩瑜B项:百花争艳C项:既往不咎 韬光养晦:谓隐藏才能,使不外露。文恬武嬉:文官安闲自得,武将游荡玩乐。原指天下太平无事,后指文武官吏于逸乐,不关心国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渌水(lù)著屐(zhùjī)日暝(mǐng)石扉(fēi)
B.荫庇(yìnbì)自缢(yì)愠怒(wùn)踯躅(zhìzhú)
C.骐骥(jì)踵武(zhǒng)偕老(xié)砌石(qì)
D.阖门(ké)扃牖(jǒngyǒu)咎言(jìu)诟骂(gòu)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日暝(míng)阖门?(hé)?愠怒(yùn)著屐(zhóujī)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B.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C.欧美国家的许多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富有怀疑和创新精神,这确实值得我们的教育界学习借鉴。
D.文化的终极使命是“化人以雅”。它不能硬性灌输,而是要让人在欣悦中主动亲近,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文化内蕴精神的熏陶和濡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A.句式杂糅,“大多是制定大型的综合性规划”与“以制定大型的综合性规划为主”保留一个;B.成分残缺,在“有关部门要”后面加上“本着”,与句末“态度”形成动宾搭配;D.搭配不当,“理解”与“熏陶和濡染”搭配不当,将“理解”改为“受到”。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