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9-24 04:50: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说明荔枝的外壳,用了哪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是比较,如荔枝壳是粗糙的,白居易用红缯来比喻荔枝壳有不足之处。二是比喻和科学术语相结合,使读者容易明白。如说“龟裂片”“好像龟甲”,说“片峰”“有的尖锐如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云气,负青天。(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参考答案:(1)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4)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2)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酌贪泉而觉爽,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_____________,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老子》)


参考答案:(1)吾未见其明也 挟飞仙以邀游
(2)放浪形骸之外 处涸辙以犹欢
(3)君子之交淡若(或如)水 留连戏蝶时时舞
(4)君子坦荡荡 福兮祸之所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能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参考答案:(1)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2)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欲治其国者,______________;欲齐其家者,______________。(《大学》)


参考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
(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5)先齐其家 先修其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