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4 05:04: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已上了21年春晚的蔡明透露,今年春晚准备了四个小品,只有《想跳就跳》勉强过关,其余三个则差强人意,被直接毙掉。
B.季羡林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C.故宫宫廷部研究馆员介绍,因游客击碎窗户玻璃而跌落受损的一座文物钟表,将在修复后改头换面出现在游客面前。
D.每到周末,孩子们常常相约去看电影,但是现在电影院播放的大多却是适合成人看的电影,适合孩子们看的却凤毛麟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合语境。B.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浅显,容易了解。使用正确。C.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属于贬词褒用。D.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错用对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回肠荡气 落草 春花秋实 闪铄
B.黄粱美梦 诺大 出尔反尔 幌子
C.哗众取宠 撤职 雕虫小技 竭力
D.凤毛鳞角 沮丧 咄咄逼人 濒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闪烁;B.偌大;D.凤毛麟角。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从不       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②近年来,国家相继       了《教育法》、《教师法》。
③在古生物研究上,老教授奋斗       ,硕果累累。
A.隐讳制定终生
B.隐晦制定终身
C.隐讳制订终身
D.隐晦制订终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隐晦:意思不明显。如: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不容易懂。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制订:创制拟订,强调经过草拟修订。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来说。如:奋斗终生。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如:终身大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只要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克服困难,必将迎来亚太地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B.俄罗斯女斗牛士莉季亚·阿尔塔莫诺娃力促莫斯科举办斗牛活动。她的想法与俄罗斯娱乐公司不期而遇,他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工作。
C.目前,以色列大军虽已对巴勒斯坦形成压境之势,但这一仗对谁打,怎么打,何时打,布什政府尚没有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行动计划。
D.王科伟左右两边坐的都是学习尖子,什么疑难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答,真是左右逢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耿仁杰指着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大声喝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今天是你们的死期到了!”
B.我们要敢于用自己的眼光审视那些名不副实的满分作文,更不要把一味模仿和套用作为取得高分的“终南捷径”,这是有违写作规律的。
C.时间是一匹在宇宙间展翅翱翔绝不驯服的天马;人类只有尊重它,才有可能驾驭它,使它不致倏忽而逝。
D.在哈佛大学这篇简朴的校门下,370年来进出的许多人的一举一动决定着政治走向与经济命脉,乃至世界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开始和结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名式杂糅。应去掉“到了”或“今天是”。B表意不明。“这”应指代“指一味……捷径”,而不包括“更不要”。D搭配了不当。“决定”与“经济命脉”不搭配。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