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脸谱艺术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在创作程序上与书法一样表现出程式化特征。 B.“离形”、“取形”、“传神”,是中国画“遗貌取神”的美学思想在脸谱艺术中的集中体现。 C.中国画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戏曲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相通。 D.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戏曲脸谱艺术经常表现在民间美术中的人物形象上。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C(戏曲脸谱与民间美术关系颠倒,应该为脸谱艺术是民间美术表现的题材之一)
小题2:D(此项阐述的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审美意识的影响)
小题3:B(A. “脸谱也是如此”偷换了内容。C.因果倒置。D.无中生有,本文没有谈到京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美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①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②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④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⑤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昼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末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⑥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若以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就会把它们看做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难以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B.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因此,如果人生和自然有了缺陷,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靠艺术来弥补。
C.许多人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却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的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D.艺术家要在一定的距离上将切身的情感客观化,但同时也承认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情感对于艺术的重要作用。
小题2:第一段举的一些例子,主要用来说明什么观点,请加以概括。(3分)
小题3:阅读第四至第六段,概述作者认为的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3分)
小题1:(1)有了距离,才能使观者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2)有了距离,艺术才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3)有了距离,作家才能将切身的经验和情感客观化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靠艺术来弥补”,太绝对。
小题1:略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段落的首句或末句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备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3日,有增删)
小题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小题2: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A.《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催生”的不是公益活动,且“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无据。
小题2:该项是对影片艺术风格的肯定,不是思想内容上担负起社会责任。
小题3:A“只能在……播放”不对,从最后一段“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微电影大开‘绿灯’”可知;C原文说的是“微电影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有助于”的说法没有根据;D“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而不是“不久会”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误将或然当做必然。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或(?),或(?)。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
2.在原文[?]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是(? )
A.却?只要?而?却?而?
B.并?如果?而?而?却?
C.并?只要?只?只?却?
D.却?如果?只?却?并?
3.依次填入文中(?)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存放?使用?毁灭?
B.使用?毁灭?存放?
C.使用?存放?毁灭
D.毁灭?存放?使用?
4.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不全面的一项是(? )
A.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占有、挑选的。?
B.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使用和存放的。?
C.拿来主义者是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
D.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的。?
5.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6.上文第二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1.A?
2.C?
3.C?
4.B?
5.D
6.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