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要求:
写作前认真阅读作文前提示,按提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完。
用汉语简化字书写。每个空格写一个汉字,汉字书写要清楚工整;每个标点符号占一个空格,标点符号要正确。
作文中不得出现跟考生有关的校名、地名和真实姓名。
作文提示:
在下面的作文中,你将有35分钟的时间来写一篇短文。请看清题目,按照题目和短文开头、结尾提示部分的话语写下去,使全篇文章内容不得少于350字(不包括已给出的提示语言文字)。
感 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轻轻得哼着这首歌,想着妈妈那温暖的怀抱,想着爸爸那坚实的臂膀……往事如藤蔓般密密麻麻地缠住了我的心,即使是心灵最深处,也被阳光照得一览无余,原来感动竟是如此简单。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鲁藜以《泥土》为题写了这样一首小诗: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富含哲理,启人深思。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认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鲁藜的《泥土》主要在于表达一种人生的自我定位,一种切入生活的态度,及由此体会到的不同人生感受。当然还有更多的立意角度,比如泥土的平凡与伟大,比如泥土的奉献精神,比如泥土对万事万物的意义……打开思路,海阔天空。具体来讲,我们可以这样构思谋篇:单从“泥土”的字面意思分析,可以联想到“土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联系我们生存的大地,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而结合环保问题,关注生态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实焦点,适合写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科技说明文、文艺小品文甚至调查报告。
从“泥土”还可引申出“家乡”、“故土”、“土地”、“家园”等多个含义,就在泥土之上,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每天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所以不妨立足土地之上,选取土地上生活的人、发生的事、变化的景、激发的情等角度,并以此为素材写作记叙文或者小小说。
由“泥土”联想到生活其上的人,以及这类人“泥土”一样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思想情感,比如广大“乡村”、“农民”、“艺人”等,集体也好个体也好,都可与“泥土”联系在一起,他们平凡普通,坚忍顽强,执著不屈,但“泥土”一样的品性自有其神圣、伟大、崇高的地方值得人们热爱、感佩、景仰、赞叹,适合写作抒情散文或者散文诗之类的文体。
由“泥土”的某种品格生发联想,比如泥土的奉献精神,比如泥土的宽广胸怀,比如泥土的任劳任怨等等,只要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深入挖掘,由物喻人,由此及彼,选用故事新编、独幕剧、童话故事、寓言小品等形式均可以。当然也可以考虑写作评论或者杂文类文章,或赞扬泥土般的精神、宣扬泥土的博大,或批评忽略泥土的现象、糟蹋泥土的做法、残害泥土的行经等等,展示前景,指陈利害,分析后果,提出警告,引起重视,发出呼吁,同样都能围绕话题写得生动、深刻。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契诃夫有句名言:“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大声叫——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大声叫好了!”
这句话能引发你哪些联想,给你什么启迪?可以写你的见闻,你的体验,也可以写你的思考,你的想象;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请以“小狗也要大声叫”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部电影叫《站直了,别趴下》,站立,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信念。请以“站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1、题意理解
反向理解:
——表层:不趴着、不弯腰、不低头、不下跪;
——引申:不卑微,不屈服,不猥琐,不认输,不放弃
——提升:不自轻自贱,不俯首帖耳,不卑躬屈膝,不人云亦云……
正面理解:有坚定信念,有坚强意志,有高远境界,有独立人格,有高尚气节,刚直,伟岸,方正,不屈不挠,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可从中任选一种理解来立意展开,如“一个人不匍匐在这个世界上,他才能看得更多,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晰、更透彻,才能在纷纭错综的世界里,以站立的姿态给自己博得高远的人生境界。”
2、立意角度
从内涵角度——
精神站立(灵魂站立)、思想站立、人格站立、文化站立、意志站立……
从主体角度——
民族站立:在历史中的站立,在世界中的站立,在时代中站立
官员站立:直官、廉官;贪官,庸官,媚官
文人站立、军人站立、百姓站立……
从背景角度——
在困难中站立、在人生中站立、在世界站立、在历史站立……
3、展开角度
(1)为什么要站立?
站立是一种气节,能够彰显人的精神高度
站立是一种意志,能够检验人的心理强度
站立是一种境界,能够拓展人的心灵广度
(2)怎么站立?
在困境面前不退缩
在强权面前不低头
在物欲面前不迷惑
(3)哪些不属于站立?
——犬儒(对比大儒、鸿儒)
——大丈夫能屈能伸(对比:大丈夫头可断,血可流,灵魂与尊严不可丢)
——好死不如赖活着(对比: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比: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引中国文化中的元素,很能引起人共鸣。如“这是一个盛产犬儒的时代,许多人已经忘记了站立的姿态。”
2、材料举隅
民族站立:奥运、地震、神七
官员:司马迁(以……站立于历史中);魏征(以……站立于帝王之前);林则徐(以……站立于外敌面前)
文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胡风:江青为了打倒周扬,派人去狱中找胡风.跟胡风许愿,只要胡风写批判周扬的文章,就给他平反,并用文化部长的位子来诱惑胡风.胡风听完来意,大骂来人,并说:“我和周扬是学术观点不同,而姚文元纯属胡说八道。”
老舍 : 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来讽刺人类最低级的行为.
朱自清:宁死不吃外国的救济粮. 民族气节冲霄汉,文人傲骨蔑冬梅.
伯夷、叔齐: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嵇康: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掷去纱帽不为官”,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挥去他的“投枪”。他那不为权势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简直是金石铸成的。
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4
在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文网之酷虐远远胜过电网,仍有不少文人挺着脊梁,硬着腰骨,私修“明史”,刊刻怀念故国,感伤黎庶的诗文,尽管他们深知那样做的后果会是脑袋搬家,甚至灭族,鞭尸;
在明朝,东林党人和复社诸君子铁肩担道义,挺身而出,与阉党(以魏忠贤、阮大铖为首)作悬崖上的殊死搏斗,头颈之硬,脊梁之挺,直把杀身视为等闲事,哪有半点精神的阳痿?
在宋代,有苏东坡等一大批文人虽贬落至死,也不改初衷,那时的文人,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官,是“一官二吏”的高阶层,倘若他们的言行只受利益原则的单向驱动,就很容易抹杀良知,丧失骨气。但他们坚持不同政见,在“聪明人”看来,那纯粹是吃饱了饭撑的,跟自己闹别扭,找难受,犯得着吗?
在大唐,有韩愈那样批龙鳞、捋虎须的文人,爱佛骨胜过爱真理的宪宗皇帝他也敢惹,你说,他的脊梁是不是铁打的?是不是淬火加钢过?
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曹魏末期,嵇康竟敢特立独行,“非汤武而薄周孔”,无异于往狠里给司马昭那张马脸猛挥一记钩拳,你说,他是不是天地间屹然不倒的英物?
在西汉,司马迁仗义直言,为身陷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犯了盛怒的暴君汉武帝,为此,他献出了中国文人最具雄风的两颗睾丸,良种没了,后世的文人便一茬不如一茬。太史公个人肉体惨遭去势,够可悲够可痛的了,但他精神的火种并未因此熄灭,这又是中华民族的大幸。
喜欢披览历史载籍的读者,不难得出一个显明无疑的结论:历朝历代,强颈都斗不过快刀,骨头都挡不住斧头,批判的武器都敌不过武器的批判,从来如此,未曾有过什么例外,这就足以见出封建专制这台“绞肉机”对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具有何等强大的杀伤力。但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硬气的“傻子”,因为这样的“傻子”才代表着民族的良知,这样的“硬气”才是民族的元气。在相对蒙昧的群落中,IQ值最高的人,不被当成疯子,即被当成异端,作为不合群的另类,他们的命运如出一辙,不死于有形的刀斧,也会死于无形的棍棒。
有高于一世之才,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这不仅是屈原的悲哀,贾谊的悲哀,也是所有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悲哀。他们惟有甘死如饴,经由“死亡”那面镜子,欣赏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精神所许诺的永恒,才能得到来自天堂的慰抚。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朗然相告:“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优秀的知识分子,无论他们是自杀,还是被杀,作为谁也无法剥夺的遗产,那股丰沛的浩然之气都会成为后世精神的“氧泵”和“氧仓”。
文天祥的被杀实际上也是自杀,他完全可以不死,他甚至还可以“活”得比以往更“风光”更“体面”。但他只求速死,不肯自玷自污,甚至发出了“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喟叹,那宏音巨响,让无知的草木听了也会为之凛然一惊。在“君降臣不降”的文天祥身上,我再次看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精神极端孤洁的那一面。死神将文天祥的物质生命推入了深不可测的黑暗和虚无,但死神并非万能,文天祥的精神生命超逾了死神的管辖地带,它为苍凉阴暗的人世间留下了一抹刮擦不去的亮色和暖色。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赵昺跳入惊涛骇浪的大海,换了文天祥,他也会这样做,做得同样干净利落。你别说,他们陪着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把戏去死,陪着一身鸡皮的没落王朝去死,不值得;要知道,文天祥和陆秀夫这两位同科进士,他们不仅作为爱国者而死,也作为孤洁的知识分子而死,非此一死不足以明心见志。
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年)六月二日,大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附近。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其自沉原因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所说的“世变”,即是世道人心的大败坏大沤臭。“义无再辱”这四个字不简单,它涵盖了死者全部的隐痛和决心。几千年来,力求精神孤洁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自杀这种极端决绝的方式告别人世,几乎都是因为“义无再辱”。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句话无异于一记警钟,听不进去的人是无可救药的。
近、现代史上,陈天华1905年自沉于日本海,杨笃生1911年自沉于英国利物浦出海口,梁济1918年自沉于积水潭,王国维1927年自沉于颐和园,朱湘1933年自沉于黄浦江,我列举的显然不是自沉者的全部,那将是一张长到令人惊悚的名单,仅仅只是这几位,就足够风云变色了。
作为革命家,陈天华看到自己的国家已堕落至毫无尊严,革命战友缺乏团结,不思进取,他义无再辱;作为学者,王国维看到乱世里学术衰颓,学者命如草芥,他义无再辱;作为诗人,朱湘看到人生的悲辛和人心的冷酷,他义无再辱。在自沉者看来,“义无再辱”的标牌背后站着的首席代表绝对不是凶恶的死神,而是安乐天使。
当肉体的保存和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巨大冲突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放弃后者,因而向环节动物(蚯蚓之类)学习,钻到板结的土壤里去,“雪藏”起来,以保存生命为第一要务。但某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会毅然选择后者,放弃前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拔地飞升。
受辱,受辱,不断地受辱,不断地退让,直退到“义”字的临界线,他们的内心才悲愤地呐喊道,够了,够了,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污辱!于是,他们选择了与“天下之至刚”的暴政恰成鲜明反比的“天下之至柔”的井水、湖水、河水、江水或海水,作为生命的归宿。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义无再辱”的“义”攸关千钧一发的尊严。
无论是在政治的“高压氧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腐臭阴暗的地下室”里,义无再辱的中国文人选择了死亡,便选择了自赎和解脱之路,这是最佳选择吗?除此之外,他们显然还可以选择更英勇的抗争,进入“活的炼狱”,给自己的精神一个在泪水中泡三回,在血水中浸三回,在碱水中煮三回的历险的机会,活得正直,活得坚强,活得刚毅,像太史公那样,即使被皇帝阉了,含奇耻忍大辱,也要在竹简上刻完一部煌煌《史记》,把那一耳括子重重地扇回去。中国知识分子多数是在封建思想耳提面命的“训导室”中长大成人的,谁来为这批“弄坏了坯子的大愚若智者”启蒙?才真叫棘手的问题。至于给他们酥脆的骨骼补“钙”,虽也要紧,还在其次。
元朝统治者给汉族文人一个“八娼九儒十丐”的定位,对此,后代文人一直很不服气,可少数人的努力并不能使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改观,奈何奈何?!我忽然想起明末的钱谦益,此公甘心下跪,甘心媚敌,作清朝的降臣,倒是他的枕边美眉——侠妓柳如是深明大义,奋身投水自沉,身虽获救而心已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是该掩面羞煞的,他们每逢生死关头便乐于认贼作父,视仇为亲,有奶就是娘,出卖色相的妓女也远比那些出卖灵魂的龌龊之辈要高贵得多。
向义无再辱的死者致敬吧,他们至少不是最终的妥协者和屈服者,不是那种一边舔着强权者的屁股,一边吧哒着“幸福”舌头的狗子!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成功的秘诀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引述原材料)
从它们身上,我并未发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那么,是什么使它们先于聪明能干的人类登上神圣的金字塔顶呢?我想,如果金字塔顶象征着成功的话,若达到它须要很多条件,而雄心、信心、恒心则是必备的。(提出论点)
雄心是成功的基石。雄心即大志,人无大志者,只能做檐间飞翔的燕雀。弱者与强者、平庸与伟大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前者缺少的是雄心大志,而后者却有坚强的意志。王安石曰:“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之罕至者也,故非有志者不能到达。”黄鹤纵有很高的技能,猿猱纵有善于攀缘的本领,而不能到达金字塔顶者,就是缺少立于世界之巅的雄心壮志。
信心是成功的阶梯。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你纵有伟大的抱负,如果你不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那么,雄心也不过痴心而已。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挑战,一切挫折才会给你让步,你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有信心,直冲云霄的喜马拉雅山顶峰,才插上了攀登者的旗帜;因为有信心,一望无垠的撒哈拉沙漠才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因为有信心,湍急浩荡的雅鲁藏布江,才留下了探险者的身影。就是靠着信心,老鹰与蜗牛,才登上了金字塔的顶端。
恒心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铁棒成针,靠的是恒心;水滴石穿,靠的是恒心;聚沙成丘,靠的是恒心。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十八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用了36年;马克斯写《资本论》用了40年。没有恒心,就没有无数项发明的爱迪生,就没有发现镭原素的居里夫人,就没有创造生物进化论的达尔文。所有这些人无不以“恒”为自己的终生伴侣,最后才踏上成功之路。(运用并列式的结构,从“雄心”、“信心”、“恒心” 三个方面论述“成功的秘诀”, 眉目非常清晰。)
朋友,请用雄心铺路,用信心架桥,用恒心作动力,勇敢前行,将雄伟、神圣的金字塔踩在脚下!(紧扣论点结束全文)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实际上是以“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前先要认真审读材料,弄清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能到达“到达金字塔顶”,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到达金字塔顶”,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由此立意:“着眼于蜗牛”:脚踏实地并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 就能“到达金字塔顶”;“着眼于老鹰”: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蜗牛和老鹰”: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