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网络阅读的方式。下表是对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阅读载体和可接受网络阅读费用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概括出一条结论(不出现数字):(6分)
网络阅读载体调查
| 可接受网络阅读费用调查
|
网络阅读载体
| 比例
| 阅读费用
| 比例
|
电脑、手机
| 93%
| 免费
| 76%
|
IPAD或电子书
| 3%
| 1~5元/月
| 23%
|
其他
| 4%
| 5~10元/月
| 1%
|
结论:
。
参考答案:结论:电脑和手机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主要载体(电脑和手机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首选工具),大多数人倾向于免费网络阅读。(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
本题解析: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可见电脑手机比例较高,相对其他则少。免费较高,其他则少。概括这些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一首短诗,另选择一个季节,写一首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小诗。(5分)
晶莹的冬天
将我的生命
映衬得更加坚强
在广博的大地中
随雪花尽情地舞蹈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火红的秋天/将我的意志/渲染得更加坚韧/在浩渺的天地间/与红叶深情地对白。(另选春天、夏天均可,但所写内容必须符合不同季节的特点2分,句子格式完全与例诗一致2分,最后一句恰当运用比拟手法1分)
本题解析:
第一行,为偏正型短语;第二行,为介宾短语;第三行,为动补短语;第四行,为介宾短语;第五行,为偏正型短语。最后一句恰当运用比拟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处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论语》)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旁宫赋》)
参考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每错、漏一字则该句不得分。本题总分6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下面的比喻,运用得不够贴切,请予以修改。修改后要保留以“歌声”为本体。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修改: 。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骆驼穿过沙漠 高洁志向 雄深磅礴的黄钟大吕 嘈嘈切切的丝竹管弦 青春的岩浆灼灼奔涌
本题解析:
(须用比喻,意思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请你也以“人一旦离开乡土”开头,另择喻体,写一组排比句。(4分)
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 ?,?,?。
参考答案:示例: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无土的种子,断线的风筝,折翼的大雁,随波逐流的无舵航船。
本题解析:比喻1分,计4分。本体、喻体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