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F.作者运用对比的目的在于赞美第二片落叶,再由物及人,赞美“他”对事业的选择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D
小题2:作者用刀比喻年,1分 ;突出了时间的残酷无情,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2分;阐明青春易逝、生命易老的道理。3分。
小题3:①时间会给生命留下或浅或深的印记。②时间与生命是一种交易。③时间不讲情面却又公平。④人生若早悟,生命就会焕发出更大的价值。(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4: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自圆其说,语言流畅优美。
示例:作者认为,时间是公平的,人,只要积极地思考,不断追求,即使人生短暂,也总能换来自己更大的胜利。人生不惑的时间,因人而异。人之不同,各如其面,皆源于各自不同的天赋、经历。有年轻早慧而终成大器的杨振宁,有少时迷惑而大器晚成的苏洵,有中年不惑而流芳千古的孔子。因此,要遵循自然规律,因人而定,不必强求。(结合所学?略)
本题解析:
小题1:可在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取舍。 B项,“作者从虚到实”理解不正确,应是“由实到虚”;D项,“本文语言风格从整体上讲诙谐幽默”理解有误。所以选BD。
小题2: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生动、形象、易懂。“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很形象地说明我们的时光在一点点的逝去。
小题3:可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作者对“年”的感悟的语句概括即可。如“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 伙!’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我顿明白,原来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 程程的生命的”“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由以上信息可归纳出答案要点。
小题4: 第一问可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由本段可知,作者认为人生若早悟,生命就会焕发出更大的价值。第二问,对于此观点,可开放性分析作答,考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大学生怎样离校
大学生离校时的一幕幕生死离别,内心难免有些凄凉,于吾心有戚戚焉。于是决定去走近我们的这些师兄师姐们。
迈进毕业生宿舍,看到毕业生宿舍的肮脏混乱,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震惊,更甚者一些人可能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产生怀疑。不错,做事应该善始善终,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里平均素质比较高、文化修养比较深厚的一个群体。从经验看,大学生在公众生活中经常扮演的也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角色。比如,每年暑假的时候,许多院校都组织社会实践团,从一些新闻媒体中,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大学生们走入中国社会的底层,既给普通百姓带去了鲜活的文化知识,大学生自己也从社会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这些大学生的到来,不光帮我们科学地种植,还送来了许多书帮我们增长知识,真希望他们能经常下乡。”这是来自被调查百姓的最多的回答。
再比如,每当城市里举行大型活动时,大学生总会踊跃充当志愿者。所以,仅仅是因为大学生在毕业时候扔了点儿破烂,或是因为极少数人破坏了公物,就判定当代大学生素质不过关,那是太过轻率了。而且,据调查,现在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经了解,大学生毕业宿舍凌乱,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现象,知情人知道,那几乎是一年一度芳草绿的。在情况比较严重的年头里,毕业生宿舍的墙壁上写满了各种书法,地上扔满了垃圾,能拆的东西都拆掉,真堪称满目狼藉。后来,各院校纷纷出台管理政策措施,包括暂时性扣发毕业证等等。情况才有所好转,但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变化,要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大学生不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那倒不见得,更不能把这看做大学生的本质大暴露,正确的做法是抛开简单的谴责,从毕业生的毕业心态上寻找根源。
据调查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反映,因为最后阶段比较忙,比如找工作,还有实习,再者因为一起生活过四年的舍友马上就要各奔东西时的凄凉心情才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那一幕。是的,四年大学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日子,一旦毕业,那种割舍不掉的乡愁会占据毕业生的脑海,种种复杂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如果这个时候学校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就极容易让毕业生产生被遗弃的错觉。遗憾的是,一些大学在临近毕业的当口对待即将离校的学生往往是一副温情不再的样子,动辄以扣发相要挟,限期的布告张贴得到处都是。至于毕业典礼,早已是几十年一贯制,无非是领导讲话学生听,缺乏参与互动,很难让人产生庄重和自豪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形下,毕业生的情绪找不到适当的宣泄途径,再加上一些技术方面的原因,比如缺乏合适的垃圾清扫工具,离校日程安排紧张,就容易导致一屋不扫的结果,不过现在各院校已经试图一改旧颜。据我们的师哥师姐讲,我们院的毕业典礼互动性强,如果你去看一下,你甚至分不出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同学。而且我们药学院通知离校日期提前,给了毕业生们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事情。
大学生学成离校应该是一个很温馨、很庄重的过程。应该组织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让毕业生参与,应该给它们提供正确的表达渠道。比如,毕业典礼应该富有时代气息,毕竟大学生是最富有时代性、最富有生气的,因而他们渴望与他们同步进行性的毕业典礼、毕业证的发放也应该更有表彰性,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应该更畅通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强烈呼声,当然还可以给毕业生提供公共留言本,让学生留下最想说的话,这在我们药学院早有例子。总之,就是要让毕业生产生精神上的归宿感,要让他们感到,即使毕业了,学校仍是自己的家,学校的一草一木仍然需要自己去爱护。这样,相信我们那些可敬的大学毕业生会让那些曾怀疑他们大学生的素质的人们感慨一番的:善始善终。确确实实也!如果学校方面和毕业生方面做到以上这一切,一屋不扫的怪圈被打破的日子将为时不远了。
作为我本人,真心希望所有大学生切切实实、善始善终。因为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者。我希望当我们跨出校门的时候,不会有师弟师妹为我们的终而产生疑问,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做出好的榜样、典范。
1.本文中多次出现的“一屋不扫”一词,具体的内容是指什么?请你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对大学生应该如何离校经过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点列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存在多年,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屋不扫”指大学生毕业时所做出的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包括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乱涂乱画等不正当的发泄行为。(意对即可)
2.(1)校方工作要到位,充分照顾学生心理,应给毕业生以温情之感,而不应以高压对待。
(2)离校日期应安排合理,让毕业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3)组织丰富的活动,开通沟通渠道,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让毕业生有归宿感。(意对即可)
3.(示例)我认为大学生离校不文明行为主要是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不多,各个高校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所致。所以一要加强文明离校的宣传教育,二要对破坏学校公物的学生依法处理,可以将其写进《新生须知》中,规定损坏公物照价赔偿,公之于众,并通知用人单位,记录入档;三要建立押金制度,对破坏公物的学生,扣留押金;四是实行检举奖励方法,发动全校师生监督检查,对举报者实行奖励。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技术商品化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易,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实现过程。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的是: ()
A.介绍了技术商品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B.技术商品化包括哪些过程
C.技术商品化的实质
D.技术商品化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子天
①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从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他不党、不派、不媚,对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怀有同
样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场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
②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鼎鼎大名的漫画家父亲并没有教他画画,甚至不愿意儿子今后走他的路。但丁聪却自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有一天,十六七岁的丁聪忽然把自己画的京剧速写拿出来给前辈们看,满堂俱惊,父亲遂不再阻拦。
③1935年,中学毕业的丁聪,为补贴家用,开始编电影画报的生涯,不久后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画刊《良友》任美术编辑。当时,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④抗战爆发后,丁聪在《良友》画抗日漫画,试图用漫画救亡。上海沦陷后,丁聪逃到香港,八年中辗转于香港、重庆、昆明、桂林等地。
⑤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鸣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同人刊物《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和黄苗子等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⑥“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⑦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幽默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⑧三中全会到八十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实际上对政府是有好处的。英美都没有限制,法治国家,什么题材都可以。”丁聪身为右派时的“难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曾做打油诗一首:“丁侯作画不糊涂,笔底才情敌万夫。今日语言无禁忌,只缘身畔无仙姑。”
⑨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爱憎分明,用漫画把对社会和现实的讽刺和鞭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⑩丁聪在给《读书》杂志插画的30年里,所有的漫画题材都是来源于他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观察。可以说,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可以说,他是一个幽默的、热情的、有赤子之心的政治知识分子。而他的一生也演绎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搞仪式;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画家崇尚节俭的作风。
B.文中总结了丁聪一生的人格魅力:“不党”、“不派”、“不媚”,从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C.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D.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E.作者在文中评价“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其中退出了一个股责任心,热爱祖国的艺术家的良心。
小题2:“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牛虻”与“病灶”各指什么?(6分)
答:?
?
小题3:文中作者既说“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又说“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前后界定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答:??
小题4:读第⑩小节,请探究这段文章中的两个“可以说”的内容含义是什么?(8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比喻; “牛虻”,指的是“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病灶”指的是中国现实社会“庞大躯体”的“毛病”,即当今社会上的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作者拿起他手上的画笔,运用漫画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形式去启发人们分清是非,从而做“牛虻”那吮吸“脓疮”的勇士,去医治时代的“伤口”(“以笔为刀,针砭时弊”)
小题3:不矛盾;前者说明漫画大师丁聪一生用童心般的纯洁、天真,屏弃功利主义的庸俗进行着漫画的艺术创作;后者指漫画大师丁聪年老了,但是仍然不“糊涂”,仍然保持童心的无邪,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艺术家。
小题4:第一个“可以说”的内容含义指漫画的讽刺性类别的题材与画作,即“以笔为刀,针砭时弊”,针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典型的社会垢病进行抨击、讽刺;第二个“可以说”的内容含义指以幽默性的类别的题材与画作,主要通过此类漫画委婉地批评一些思想、行动上有错误的人、事,以启迪他们觉醒和改正,或者为以喜剧的漫画形式去讴歌社会上的好人好事。
本题解析:
小题1:A.“表现了一个画家崇尚节俭的作风”,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合;原文为“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C.强加因果,原文说“鼎鼎大名的漫画家父亲并没有教他画画,甚至不愿意儿子今后走他的路”,丁聪学画是他自己的爱好,只不过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丁聪背地里学画有成,父亲从此没有反对他学画罢了。答对一个给2分;全对5分。
小题2:6分
小题3:6分
小题4:8分,每一个4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