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研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例文】
我们应该铭记
人,生活在世上,有许多人、许多事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正如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题记
片段一:
(凌晨四点)一切都很安静,小区里的灯都已关掉了,大家仍沉醉于美梦之中,唯独他们早早起床。大街上凉风袭人,吹在身上有一丝丝寒意,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格外矫健。他们不怕累,不怕脏,为了城市的洁净,为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优雅,他们起早贪黑,在无数个寒风之夜,在无数个烈日之下,他们毅然挥舞着那已被岁月侵蚀的扫帚。
曾经有一篇报道,讲的是英国某地区政府下令:“一天之内清洁工人全部停工。”结果是:“半天没到,城市的很多地方,如街道、小区内都到处废纸,很多地方的垃圾堆得老高。”人们这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些清洁工,他们的城市将变得脏乱不堪。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铭记,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得我们的洁净生活。
片断二:
(晚上六点)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蜂拥地冲出了教室,也许是半天辛苦学习的缘故,大家都喊:“肚子饿!”隔壁办公室里,张老师还在那里批改作业,下午,他连续上了三节课,而且是站着上的。下课了,他并没有选择回家吃饭,而是继续留在办公室办公。我在想:“他不累,他不饿吗?”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古人看来是传授学业的。也许古人看到当代的教师,他们一定会感叹:“彼甚劳矣!”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每天都会抱怨:“我们实在太苦了,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殊不知老师们比我们更苦。就拿班主任来讲,他要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反思,“难道他不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出于对我们的负责,对我们的关心,他毅然承担了。他是伟大的,无私的。
对于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指引,正是他们的呵护,我们这些树苗才得以茁壮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他们,更要感激他们。
片断三:
……
片断四:
……
人生之片断无数,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铭记,“清洁工”、“教师”、“交警”、“司机”……正是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造就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用句古语讲就是:“此皆出于此乎!”
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
【点评】
模拟评分 内容19分 表达19分 发展19分=总分57分
评分依据:这是一篇感情真切、语言质朴的文章,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与“平凡事”展示出来,巧妙借助“片断”式的写法,自然地表达了对平凡人的赞美,体现了“平凡方显伟大”的主题。文章最大的特色即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生活中的人,写身边的事,字字含情,许多事例可谓信手拈来,由点及面,结尾“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这句话,使文章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主旨,强化了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如果作者能再设计一些典型的细节,让细节闪光,让细节出彩,就更好了。
本题解析: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训练题,它要求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写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话题。仔细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来进行深情的表达即可;二是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三是可以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看到那一份状元的名单,人们大都会发出疑问,他们是谁?他们有何建树?而看到第二份名单,心里便会豁然开朗,他们青史留名,被后人熟知。这个现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令人深思。
要借鉴,培养真正的人才。
如果有人问,一百分比九十九分多了一分什么?我会答:“多了一分压力,少了一分快乐。”在我们上学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冲击着满分,在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旅途中迷失了自我。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为了追求高分抛弃了自己的理想,而是想如何为了高分而思考;为了追求高分,放弃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只是想,总有一天功成名就,再去追求最初的梦想,可恍惚间老之将至,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不断打磨自己,使自己失去棱角,更适合考试,实属无奈之举。
如何培养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而不是一群庸才,值得我们思考,不要使之今日之状元,成为昔日之状元,而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要豁达,不计较一时得失。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思考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才;对于个人来说,要思考如何适应社会。说实话,我非常敬佩状元们,他们往往有超人的意志力,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金榜题名。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状元毕竟只有一个,在他之下的人也实在不应该气馁。与状元们比,你拥有更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玩乐中你欣赏了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景,而状元们却不拥有。因此,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你此时不如他,可人生如此漫长,也许有朝一日,你会比状元们更灿烂辉煌。
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残酷的科举考试,以八股文取士,埋没不了古代有才华的文人,同样,如果你真是一颗金子,那么应试教育也埋没不了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后人广为流传;金圣叹批改的文章被后辈文人研究,传看;顾炎武,黄宗羲的先进思想,也被后人继承。想当初,他们可都是落地秀才,可这又如何呢?
也许你的分数最高,可你未必成为科学家,也许你名落孙山,可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总有一天会发扬光大,就像那些古人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两份名单对比鲜明,一类是科举状元,一类是落第秀才。科举状元如今大多数人不知道,而落第秀才则后世显赫,寓意不言而喻。
参考立意:
(1)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才会被历史铭记。
(2)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
(3)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成长及社会、文化发展无益。
(4)学历不等于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快与慢
一个人要赶着出城门,他问一个老者他能否在天黑之前赶出去。老者说:“走得慢可以,走得快不可以。”他不相信老者的话,拼命赶路,结果摔了一交,腿扭伤了。在他一瘸一拐地走到城门时,城门早就关闭了。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论语?子路》记载:做了莒(jǔ)父县长的子夏向孔子请教为政方法,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意思是:不要一味性急图快,如果主观要求违背了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孔子这句话揭示了快与慢的辩证法。无论是走路行车,还是治学办事,要想尽快达到目的,都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行进。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化妆是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进行渲染、描画、整理,增强立体印象,调整形色,掩饰缺陷,表现神采,从而达到美容目的的一种方法。化妆能表现出女性独有的天然丽质,焕发风韵,增添魅力。成功的化妆能增强自信心,使人精神焕发,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延缓衰老。
房屋需要装饰,面容需要化妆。那么,我们的生命呢?生命需不需要“化妆”呢?
以“生命的化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例文: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这个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下工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漆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工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本题解析:写作此文,首先要了解化妆的目的和本意、引申义和比喻义。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化妆、化妆的目的和作用。但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就化妆的本意作文,所以“化妆”也就有了“遮掩”的含义。再结合“生命”这个词,我们就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写出一篇有深意或新意的作文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跟据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你有储蓄的习惯吗?当一枚小小的硬币投入储蓄罐时,你也许不以为意,但积少成多,日久,也许会派上用场。其实,能够储蓄的何止硬币!如果你把诚实、谦虚、无私等美好品德投入心灵的储蓄罐中,你不就具有了崇高精神和美好人格吗?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