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4 05:56: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36分,错1空扣2分,扣完为止)
小题1:公曰:“___________,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_________,民弗从也。”
小题2:公曰:“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对曰:“_________,神弗福也。”
小题3:亲贤臣,远小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小题4: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_____________。
小题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小题6:后值倾覆,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7: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小题8:斯是陋室, ______?。 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小题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小题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7)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文章用华丽丰富的语言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B.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宋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种树郭橐驼传》题名为传而兼有寓言性质。通过郭橐驼的事例,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老百姓什么都不要自己去做。
D.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觉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对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认为,无法生存的人再也看不到他所讨厌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B.“也还都不错”其实是反语,表达了“我”?沉痛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C.“我”认为无聊的人苟活世上实在可悲,表达了“我”对庸众的不满。
D.祥林嫂厌生向死,倒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表达了“我”自我开脱的态度。
2.对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物设置活动的背景,表现了“我”即将离开鲁镇时内心舒畅的心情。
B.雪的瑟瑟有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祥林嫂死去之夜凄凉的气氛。
C.长夜沉寂寒冷,灯色昏黄微弱,更衬托了“我“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哀悯。
D.和开头写景相照应,在极冷寂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叙写。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习惯性误读字..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