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济南文化西路西首,一位老人弓着腰艰难地推着三轮车,车上满载着在街头捡来的纸箱和塑料瓶。老人名叫孙发菊,今年72岁,她和95岁的母亲董宝英住在济南市民族医院后面的平房里。一位72岁的老太太为了供养自己九旬的母亲,靠上街头巷尾拾荒维持生计。 (《济南时报》)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接要求作文。
近日,第三季“中国达人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汇报演出的首场录制,其中“魔音组合”因为此前排练时受伤,医生本不让他们参加这次演出,但他们依然坚持带着重伤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展示力量与美的高难度的表演。“魔音组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在场不少观众肃然起敬,但主持人崔永元在现场点评时却认为,“重伤之下高难度表演,有点残忍”。
你对“魔音组合”的这次演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依据材料立意;2.必须写议论文;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套作;5.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重一筐装的最满的大筐,费了好半天劲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示例一:放开手才能追索更多
不愿放弃一颗糖的坚持使小托尼的拇指遭受疼痛;一小筐苹果能使正值青壮的托尼品尝到幸福的滋味;抛掉九万元奖金仍让耳顺之年的他自得其乐……不知道这样的故事是否还会继续,但至少托尼在我们的见证之下成长,逐渐熟稔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真理。放开手才能追索更多,也许每个人都应如是对自己低语。
托尼的故事大抵是当下物欲横流的都市亟须聆听的。物质追求本没有错,值得存疑的是方式方法,心装得太满便容易忘却取舍有道。现今,消费冲动、娱乐至死、学术造假等诸多问题混淆了我们原本清晰的视听,使我们日益忙于、习惯于追求,不假思索地追求。像托尼那样停下来叩一叩自己的心门吧,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放开手才能追索更多。
诚然,很多时候“坚持就是胜利”,然而我想说:勿让坚持变成执拗和顽固,松开紧握的拳头兴许便能望见一个焕然一新的的世界。智者们这样选择,最知名的莫过于不愿“心为行役”的靖节先生。他不是生来的隐士,亦有自己奔腾四海的憧憬与理想。岁月磨砺、雕琢出他纤尘不染的灵魂,使他甘愿效法出关的老子,摒弃身外之物,换一片净土以寄托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是放弃,也是坚守,只因心中闪烁着不变不移的灯塔,他们自身也成了别人眼中心中的灯塔。舒婷无言地走下诗坛,就像她所吟咏的“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那般,移居海岛却永和诗相伴相随。名誉声望乃身外之物,看透了这一点的她,便毫无留恋地割舍,去做理想中的自己,去追索自己真正想要的。
选择和舍弃是一对双生儿,没有绝对的分野,始终紧紧相依。这时候,是否能成就幸福与理想即取决于个人的眼界与胸怀。华盛顿舍弃终身总统的职位,作为开国之父为美国所铭记;雕塑家舍弃维纳斯完美的双臂,却达成了另一种形式残缺的完美;赫兹舍弃那隐藏在电磁理论后巨大的商业价值,在那个追名逐利的社会,一间安静的实验室、一张纸、一支笔已是他无上的宝藏。人们奔波着,选择着,舍弃着,完满着,只因他们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许我们都该让生活回归清清淡淡的本性,略去浮躁、拭去喧嚣,让心处于不断脉动而又永恒宁静的境界。正所谓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这兴许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追索吧?
示例二:学会放弃
三岁的托尼即使手被困住也不愿放掉一些糖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那个当年的小托尼已经学会放弃,也因此获得了快乐的人生。看来学会放弃真是人生的大智慧呀!
虽说是大智慧,但想要获得也并不太难。每个人都有能力掌握并且能够受用终生,然而有些人就是不知如何放弃,即使身陷绝境也不知放弃,如同三岁小儿。
袁世凯生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时代,立志要做皇帝真算是至高之理想,本无可厚非。然而,当他协助孙中山先生凭自己的兵力推翻清政府时,他犯了一个大错误——他不懂得放弃,不能放弃那个属于旧时代的志向。最终不仅皇帝基本上没当成,还落得个身处绝境,众叛亲离的下场。
站在历史的浪头,袁大帅本可乘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风流芳百世,建立以三民主义为核心思想的新中国。这何尝不是无上的荣耀,与当皇帝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假使他当初懂得放弃做皇帝的梦,中国的历史可能被改写,那个被遗臭万年的人说不定已为后人所称颂。当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一个不能放弃的人也就如同三岁的托尼,什么也得不到------
相比之下,有的人刚学会放弃,就收获了不少。
前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终于在昨天学会了放弃,他的决定是明智的,当他辞去总统职务时,人们立刻欢呼起来,结束了埃及十八天的动乱。他也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执政长达六十年的人,人民也因为他的放弃不再怨恨,反而对他过去对国家的贡献表达了无限的感激。
如果他没有放弃,而一定要到九月后才走呢?我想,那样的话,他的晚年也只能在一片骂声中度过了。看到了吗?放弃是何等的大智慧,就是如此的现学现用也能获得如此的效果。
与其说学会放弃是上天赐予凡人的大智慧,不如说是赋予万物生灵的。壁虎懂得断尾以保生,海参在危急时刻会放弃自己的内脏。学会放弃成为了动物们的防身之法宝,而对于人类学会放弃还有更深的内涵。
在很多情况下,学会放弃还能得到其他东西。“君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可以放弃生命而得到仁义。黄继光舍命堵抢眼,是为了获得中国的新生。
学会放弃,的确是人之大智呀!它有着人性光辉的弘扬。真也难怪托尼到了五十八岁还深收益于此。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应深谙此理,学会放弃,懂得放弃,知道放弃。
本题解析:一、材料分析
本段材料的三个小故事是托尼的几个人生片段,他一次比一次成熟,前两次的“贪婪”换来的是空手而归,而最后一次,他选择了曲折的“放弃”,在这一次理智的“放弃”中,他终于满载而归。显然整个故事指向“舍”与“得”
二、写作素材
例子:
1、李白舍仕途,得盛唐诗仙垂千史。
2、鲁迅舍医术,得笔剑文枪唤醒国人。
3、文天祥舍生,得一代忠臣照汗青。
4、萨达姆因为舍不得自己的财产,尽管手握大量美金与黄金,在美军进攻伊拉克的时候仍然舍不得将这些财产发给军队与百姓鼓舞士气,最终造成部分高级军官被美军收买,军队百姓无人替他卖命,以至于国破,最后自己也落个绞死的下场。
5、台风过后,一片狼藉。街道两旁的大树被吹倒了很多,许多工人们正在扶正那些倒斜的树。工人们总是先将靠树干下部的一些大的枝叶锯去,使得重量减轻,然后再将树推正。一个行人看了,便问:“将树的枝叶都剧掉了,它还能活吗?再说也难看了。” 工人们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个回答说:“恰恰相反,锯掉一些枝叶,树的成活率才会更高一些。再说,不锯掉一些枝叶,太重了,把它扶正很不容易,要是再刮风的话,也会因为根基不牢,而再次被风吹倒。”
名言: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去了。?——伊索
3、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德) 歌德
点评:本题的审题核心是三个故事,三个故事的指向都是“舍去”与“得到”的关系,学生只要在立意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孔子曾经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匆匆流逝的岁月,我们不禁感慨人生短暂,不得不思量短暂的人生该怎么过?
有人主张,既然人生短暂,日子过一天就少一天,那么我们应该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最后一天来过,因此要有紧迫感,时间观念要强,办事效率要高,生活节奏要快。
也有人至张,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赶时间,赶完了时间不就与世长辞了吗?所以,应该放慢脚步,带着一份闲适的情怀,从生活细节中体悟人生的别样美。
结合上面材料,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体验或你对生活的观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放慢脚步,精彩就在身边
曾几何时,年少的我们为了追逐梦想而疲于奔命,曾几何时年老的我们因为错失亲情而痛不欲生,放慢脚步,感动就在左右,放慢脚步,精彩就在身边。
人生的旅途是很短暂的,往往在左顾右盼的流连之间,就已到了终点,往事如烟,也许如书中所说“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水自源头出,最终入大海。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就在远方,我们便努力地向目标大步迈进,而有的人终了一生也没有到达自己当初立下的目标。失落抱憾的同时一无所获,为何我们不能不能试一试放慢脚步,去重温一下我们曾忽略了的沿途的风景。放慢脚步,去拾起我们曾抛下的亲情;放慢脚步,回忆我们曾忘记的故事;放慢脚步,去细细欣赏我们曾不屑一顾的风景。别让自己的人生路变得孤独,别在成功的同时失去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别说放慢脚步的你会失去很多,事实是你会得到更多,放慢脚步,是一种意境,是生活的享受。
于是我们驱赶着生命,快的自己的灵魂都追不上。我们计划未来的每一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评价量化,准确无误,因为有太多的参照物,优劣宛然。一个眼睛看着过去,一个眼睛盯着未来,灵魂落在后面,周遭的一切都在为快速到来的未来做准备,这个姿势难看,这个活法可笑,这个人生快的让我们忘记快乐!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放慢脚步,别再加速运动,那不但会使得你的身体日渐衰退,也会让你错过生命中最迷人的景致,包括春天的绿,冬天的白,家人的疼,孤独的爱。。。
说到亲情,又有多少人为了事业的成功,经济的富足,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老人,将自己的老人托付给社会,直到孩子出现问题,老人离去了,才想起珍惜天伦之乐,才去处理家人之间的感情,可还得及吗?别因为贪恋鲜花和掌声而失去亲情,请常记起临睡前那一杯温热的牛奶,请珍爱下雨天为你送来的一把伞。多留意你身边的亲情吧!别在他离去时再泪眼相望,那你就将错过这一生的美好,也包括友谊。。。
细数你身边还剩多少朋友,又有多少人是敷衍你的虚伪。如果你一直奔跑在路上,没有朋友的相聚相守,没有兄弟姐妹的相扶相持,多年之后,无论你成功与否,你又有多少朋友陪你一路走过,你是不是记得伤心时有人与你彻夜长谈,你是不是记得他们的真诚叮嘱,放慢脚步吧,去细心聆听朋友的心声,分享每一份喜悦和悲伤,认真的回报友谊。否则,你成功的时候,没有喝彩没有祝福!
放慢脚步吧,你会发现你成功的同时也将收获亲情,友谊,健康。没有成功,你也会因为拥有这些无价的财富而变得富有,这便是另一种成功!去用心的捕捉生活的细节,体会生活的乐趣,别再急于求成,放慢脚步!用心享受!
本题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第一段从孔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引发出一个问题 “短暂的人生该怎么过?”二、三两段则给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而这两种答案见仁见智,皆可作为立意的切入点:一是加快人生的节奏,二是放慢人生的脚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作文(任选一题)(30分)
(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0到18岁的人为儿童。正处在不断走向成熟、理性年龄阶段的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儿童”呢?是否感受到有些宝贵的东西正与你渐去渐远?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2)67年前,记者爱德华·肯尼迪和16名同行同时获得二战德军投降的消息后,只有他一个人违背军方要求,对全世界发布了消息。他坚持,“真相可以等,但绝不是为了政治”。结果,他被美联社扫地出门。如今,美联社公开道歉,承认他才是对的——“当战争结束,消息就不应被控制,世界需要知道真相。”只可惜,肯尼迪永远听不到这些告白。他死于1963年的一场车祸。
读了以上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1)本题意在提醒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那些与儿童性相关的可贵的生活状态、精神品质,如童心、童趣、纯真、天真、活泼,求知欲、好奇心、想像力甚至“野蛮”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这些或某一种与儿童性相关的宝贵东西的追求,或是对成长过程中这些或某一种宝贵的东西与自己渐去渐远的反思。写作要围绕“儿童性”展开,以“我”或“我们”为叙述主体。本题要求写成记叙文。
(2)? 1. 材料的整体把握
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爱德华·肯尼迪为了“真相”违背军方命令向世界发布德军投降的消息,67年后美联社为了“真相”向爱德华·肯尼迪道歉。材料的关键词是“真相”。
2. 立论的角度选择
从“真相”的角度:给世界真相、尊重真相、我们需要真相、我们有知情权、尊重真相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相与政治的关系等。
从爱德华·肯尼迪的角度:坚持职业操守、坚守信念、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先知者的孤独等。
从爱德华·肯尼迪与其他同行对比的角度:批评不负责任的屈从等。
从美联社的角度:不负责任的屈从、知错能改的勇气等。
从军方的角度:控制民众的知情权是对民众的不尊重等。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