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4 06:21: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诗十九首》,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称其“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我们曾学过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
C.苏轼的《石钟山记》一文的写法和《游褒禅山记》有类似,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述、描写、抒情很好的结合起来,环环相扣,达到情与景、理与事浑然融合。
D.“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是指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适应。这与“履至尊而至六合”中的“六合”意思不相同。“结发”是指古时候的人到了成年把头发结起来,表示可以结婚了,一般是男子
20岁,女子15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根据所级的历史人物,补写下列两副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4分)
(1)上联:楚霸王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深夜出城,退秦存郑,功名古已传。
(2)上联:荆轲刺秦王,倚柱一笑傲群伦,武阳何在
下联:相如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1)楚霸王鸿门设宴,纵刘失增,是非今难断
(2)荆轲归美壁,引车三避服英杰,廉颇负荆


本题解析:一、人物与事迹要吻合。二、要基本符合对联的格式,比如仄起平收,词性相同,语意相关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B.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风霁月,就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
C.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D.电视剧《闯关东》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是演员在表演中发挥了创造性,各行其是,出色地展示了老一辈山东人闯关东的血泪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A.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一般在请托或感谢别人时用,如“请你鼎力相助”“感谢你的鼎力相助”;C.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在此用错对象;D.“各行其是”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多含贬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王老师工作非常认真努力,由于教学成绩显著,使他多次受到省委、市委的表彰。
B.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如何防止个别公务员不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慷公家之慨,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C.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D.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主语残缺,应去掉“使” B.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D.重复赘余,应去掉“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她________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________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________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_______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
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
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
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B项,“沉溺”是指陷入不良境地(多指生活习惯)不能自拔,含贬义。D项,“虽然”常与“但,可是”搭配,表转折。C项,“尽管”常与“也”搭配表转折,较合适。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辨识字形》..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