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角照相馆
[香港]东瑞
晨风刮着,落叶在地面上滚动着,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这一区都是五十年以上的唐楼。前面一条大马路,行人稀少,大半天不见一个人影。大约在中段,有一条横街,密集并排着一列都是五六层高的唐楼。唐楼窗外,架满横七竖八的晾衣长竹竿。横街偶然有一两只流浪狗走过,对空乱吠几声,之后,就静得犹如死寂的墓地。
照相馆就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弯。木门很残破,除了馆主上班。每天发出悉悉索索锁匙钻锁孔、然后“咿呀"的一声的开门声,到了一天将尽再次重复之外,不再有任何其它声音了。
最令人魂销的是傍晚时分,太阳的余辉照在照相馆外面的橱窗,反射出残黄的余辉,与橱窗内泛黄的、四角卷起的旧照片相得益彰,构成一种天然的怀旧色彩,也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野了。
照相馆的丘老板今年已六十岁。老伴在十几年前离世时,他失去了一个好帮手,加上生意清淡,本来就要把照相馆结束掉,但他舍不得。尽管已几乎没有什么生意,他还是准时每天早上九点就到照相馆上班。储蓄的老本快要吃光了,一年前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唐楼上的居屋卖掉了。过几天就是交楼的日子。他就要搬到照相馆来住了。
新儿不久就要三十岁了,在厨艺学院学做厨师,还没毕业。丘老板想,这家照相馆留传给儿子不现实也不合适,何况十几年前儿子就已多次激烈地劝老爸将它结束,他就是不肯。儿子的话如今还在耳际响着:爸,照相技术大革命,数码机越出越新。如今人人玩自拍,连做证件的相片、全家福的照片都是自己拍了……谁还上我们照相馆照相!……在事实面前,他无法和儿子辩论,是的,早就该结束了。只是四十年来的感情,这儿的每一件过时的工具,包括那些老爷摄影器材,什么蒙头摄影机啦,打光伞啦,老爷椅子啦……都像有生命似的,令他不忍遗弃。
记得六十年代末期,他从父亲手中接棒时,父亲就跟他说起转角照相馆的“威水史”①——照相馆拍得最多的是全家福。但有一次,一位父亲牵着一个十一二岁的漂亮女孩来此拍合照,他将洗出的相片贴在橱窗里,大约一年后,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板走过,看中了女孩,联络上父亲,从此,女孩被发掘出来做明星还频频获奖,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还有一次,也是一个女孩,不过这次是由母亲带着,年龄更小,约是八九岁光景,拍的是个人照,父亲拍得很满意,见女孩天真可爱,将她的大头像贴在橱窗内,一个著名导演走过,被女孩的笑容吸引住?也走进了照相馆。从此,小女孩成了著名的童星,演戏一直演到成年。父亲说,他仍记得,母女家庭经济不好,取像付款时还要求优惠些呢。两件新闻在报纸上刊登后,非常轰动,一时间,不知多少做明星梦的少女争先恐后到与“明星”有缘的转角照相馆拍照,并要求父亲相片洗好贴在橱窗内。那几年,照相馆的生意如日中天,不知有多少人跟风,也开起照相馆。“什么生意、行业都是有起有落的……你要坚守着。”这是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完全没想到从父亲那里接过手,竞也四十年过去了。他苦苦支撑到现在,已没有退路了,连住屋都卖掉来贴生活费了。儿子的学费他仍在负担呢。
看报纸看到一半,丘老板打起盹,想的竞都是这些不堪回首的陈年旧事。
中午,他叫外卖,一盒饭不过二十元,他也分两餐吃,留一半给晚餐。他将二十元纸钞交到送饭的小伙子手中时,还多给了一只二元硬币。小伙子将二元搁在台面上不取,反而问:“什么时候搬下来?要帮忙吗?”他答:“后天,家具基本上都不要了。一个小衣柜,较重,帮帮我。其它我一个人就行了。”小伙子问:“阿新毕业了吗?听说在拍拖?”“再过一个月就毕业,打算一年后就结婚。”小伙子在破沙发上闲坐了一会,与丘老板相对无言,站起,向他告辞走了。
住处卖掉后,小新也跟着老爸,在照相馆打地铺。
父子俩夜夜沉默。父亲不能给儿子留下什么,心中有愧;儿子学艺未毕业,无法供养父亲,内心也感隐痛。他说:“儿子,我没什么给你做结婚贺礼,照相馆以后你把它卖掉吧。”小新心想:“这偏僻地方的唐楼能值多少钱,照相馆又那么小。”但他没说出来。
一个午夜,丘老板睡不着.摇醒儿子:“帮爸爸拍一张半身照。”小新感到突然。数码机,一部两万多元的,他玩得出神入化,而五十年前的、仍要用黑布盖头的老爷机大家伙,他就不知所措了。老爸如此这般教他,新很快上手拍了一张。
照片中的丘老板,精神奕奕,露出丝丝忧郁中的淡淡微笑。这是丘老板一生中的第一张相片,也是他最后一张头像。因为一星期后他心脏病发,突然去世了。
丘老板死后半年,小新接到爱护文物事务署的署长的电话,约他商谈有关收购“转角照相馆"的事宜。他们开价一千万,修葺后会向公众开放,他们认为像这样的历史几乎将近一百年的古董照相馆,在现代都市里已很少了,观赏价值很高。小新认为对文物的保存和流传有益,没有异议。
这样,父亲对他的结婚贺礼,除了一个新楼的海景单位外,还有一场盛大体面的婚礼晚宴。新婚夜,他愧悔交织,流下了男儿泪。
[注]①“威水史”:粤语“了不起”的意思。
小题1:小说开头两段描写横街秋景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2:小说用了较大篇幅叙述“丘老板关于转角照相馆昔日辉煌的回忆",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小题3:小说结尾处写到“小新愧悔交织,流下了男儿泪”。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小新的这一行为?( 5分)
小题4:小说在社会变化的背景下,展现了一间照相馆的沧桑历史和身处其中的人物的心灵历程。关于小说主题,读者看法不一,请谈谈你认为比较合理的两种见解。( 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开头点明季节、地点,描写了秋风扫落叶的萧瑟景象以及横街丧落破败的市容。②营造静寂、荒凉的氛围,让读者感受萧条寥落的寒意。⑧暗示主人公丘老板伤感的心理和转角照相馆衰颓的现状。
小题2:①呼应上文,交待不忍心遗弃的原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展示了照相馆的兴衰历史;②改变了叙事节奏,使小说情节张弛相间,从沉重到轻松,节奏有了变化;③和今日照相馆的萧条冷清形成对比,暗示时代在前进,传统逐渐在消逝。④写出了主人公丘老板充满悲伤、留恋的各种矛盾复杂心情。⑤表现了丘老板的怀旧情怀和坚守精神。(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给满分)
小题3:①羞愧与悔恨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小新复杂的心理活动。(1分)②羞愧的是自己已近三十尚未自立,还得父亲供养。羞愧的是白己当初对父亲送出的新婚礼物不以为意;当父亲去世后,自己因捐卖照相馆获利而改变了生活境遇。(2分)③悔恨的是没能体会父亲对于照相馆的留恋与不舍;悔恨的是没能体会父亲内心的痛苦与无奈。(2分)
小题4: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赞颂丘老板的坚守精神。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写对转角照相馆的坚守,小说结尾写到爱护文物事务署以千万元收购此照相馆,表明丘老板坚守的价值;联系历史看,一些文物之所以价格不菲,原因在于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承载,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志。
示例二:小说的主题表达的是一个事物需要坚守。小说中写到的丘老板转角照相馆能被爱护文物事务署以千万元收购即表明坚守的价值;联系历史看,我们国粹之武术、京剧等在新时代能焕发生机即因我们的坚守。
示例三:小说主题表达的是人要顺应历史潮流。丘老板转角照相馆之所以经营艰难,是因为丘老板不能与时俱进,新时代已进入数字时代,照相多用数码相机;联系历史看,一些事物退出历史舞台多是因不合时宜,如电影胶片、老式杆秤等。小新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交化,是务实的,顺应时代潮流的。
本题解析:
小题1:写景的目的无非就是渲染一种氛围和衬托人物的心境。作者在开头写的景物都非常破败,除了点明了时间地点还描绘出了一种萧条荒凉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寒意,暗示后文的主人公的心理。
小题2:应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结构上呼应上文,正是昔日的辉煌,才使得上文不忍心遗弃,还为后文的价值的显示做铺垫;同时也是的文章的节奏起伏变化,从内容上讲,正是昔日的辉煌,才使得主人公不忍心舍弃,表现出他的怀旧的情怀的坚守的精神。结合文本详细的分步骤地回答即可。
小题3:要结合全文来回答。“愧悔”是指羞愧和悔恨。“羞愧”是指自己虽然毕业,已经三十多岁,但是还没有能力让父亲过上好日子,甚至还啃老,最重要的是父亲生前对给自己的礼物不以为意而到父亲去世后获得一大笔财产;“悔恨”是指没能理解父亲的心情,等到父亲不在了才体会出。
小题4: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选取一个最能体现的主题来阐述更好。这篇小说可以从坚守的角度,也可以从社会形势在变化,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要跟上时代潮流,否则就要被淘汰的角度来阐述。在阐述时要结合文本来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简答题 (10分)
(1)简述大观园的来历以及它在《红楼梦》一书中的作用。
(2)简要介绍《老人与海》的主要人物桑地亚哥。
参考答案:(1)大观园是贾府为迎接贾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园林。(2分)它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活动环境(1分),展开主要情节的场景(1分),并有烘托主要人物性格的作用(1分),同时它也是贾府衰败的一个缩影(1分)。
(2)桑地亚哥是位古巴(1分)老渔夫(1分)。他的性格坚毅刚强(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小题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 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它体匿而性存。
C 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 信息时代,学习文文言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尤其对中小学生现代汉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主要是文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文言以它特有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程度。
C 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所以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D 现代社会,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 中华大家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因而文言跨越的时间、空间缺少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固性。
C 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 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 只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并非文言之现代生命。
小题2:C 其中A“文言虽有强大的生命力”属误用对象。B“特有”一词错用,“程度”一说不符合原文;D“现代社会”一词偷换概念。
小题3:B “缺少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固性”表达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招 魂
孙大雨①
你去了,你去了,志摩,一天的浓雾,
掩护着你向那边,
月明和星子中间,
一去不再来的莽莽的长途。
没有,没有去,我见你,在风前水里,
披着淡淡的朝阳,
跨着浮云的车辆,
倏然的显现,又倏然的隐避。
快回来,百万颗灿烂,点着那深蓝,
那去处暗得可怕,
那儿的冷风太大。
一片沉死的静默,你过得惯?……
【注】①孙大雨(1905—1997),原名孙铭传,原籍浙江诸暨县,历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等校外文系教授。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自己的写照》、《精神与爱的女神》等。此诗写于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后。
1.作者一开始说“你去了”接着又说“没有,没有去”,怎样理解这矛盾的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万颗灿烂,点着那深蓝”,为什么还“暗得可怕”?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去了”是指徐志摩真的遇难了。“没有,没有去”,是指徐志摩并没有从作者的记忆中消失,音容犹存。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因徐志摩突然去世产生的震惊和悲痛。(意对即可)
2.“百万颗灿烂”指繁星点点的天空,“深蓝”形容天空的遥远,正是因为天空的黑暗才使得星光灿烂,这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徐志摩的怀念留恋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帷幕后的琴曲
布帘微微荡漾,犹如微风轻拂着的湖面,从布帘后面传出的琴声,就是这阵阵微风。
因着这琴声的吸引,杜明翰停下脚步,并且进去喝了一杯。杜明翰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配合着琴声的旋律,心里不禁暗想这家酒吧的老板可真有创意,请来琴师却不让她露面,只用一层似透明非透明的布帘挡着,隐约看到她曼妙的身影麦浪般地高低起伏,所以让人产生很多的瑕想。
琴声很委婉,旋律很优美,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是杜明翰再熟悉不过的,每年有多少学生用此曲应考啊。杜明翰闭着眼,微微摇晃着脑袋,沉浸在弹奏者流畅的旋律中。
突然,杜明翰微微皱了一下眉,他听到旋律中不应有的一个音节的断层,好象是刻意为之,但是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来,这种细小的破绽在杨明翰心里就是致命的错误,并且一下就破坏了整个音乐的意境和美感,追求完美的杜明翰感觉极不舒服。
杜明翰立即叫来了这家酒吧的老板。
“可以请琴师现身一见吗?”杜明翰开门见山地说。
“对不起,我们的琴师不坐台陪客。”老板很有礼貌地婉拒。
“我不是请她作陪,我是夏城音乐学院的老师,我听她的琴曲有些问题。”杜明翰说着递出一张明片,老板立即双手接过。
“这个,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演出,所以……不过您的意见我一定带到。”老板说着走进布帘,不一会布帘一动,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女从中走了出来。
“杜老师!能在这里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女孩很大方地坐在杜明翰面前。
“你认识我?”
“当然,您的琴弹得真是太棒了,而且我去年也在您手下应考过,只是……”女孩低下头来,显得相当的不好意思。
杜明翰当然知道,她落选了,每年想考入夏城音乐学院的学子不知有多少,可又有几个人能成为幸运儿呢。
“其实,你的琴弹得已经颇有功底,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可笑且致命的问题呢。”杜明翰指出了她弹奏中的那个断层的音节。
“您是说断层?我是经过很多努力才达到这个境界的呀,我记得您去年对一个像我这般演奏的考生大加赞赏,而且给她最高分,为了今年能考入夏城音乐学院,我……”
杜明翰只觉得头嗡地一下大了,心里一阵阵犯堵。女孩还说了一些什么,他并没有刻意去听,他甚至是逃也似地走出了酒吧。
他是夏城音乐学院的主考官,去年一个月凉如水的夜晚,一个中年男子敲开了他家的门,为他的女儿说情。
“我们考试制度是相当严格的,为了杜绝人情关系,特意在考试现场隔着一道帷幕,主考官和学生是互相不见面的,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走关系。”杜明翰对他说。
“我知道,但是我想你一定会有办法。”
“没有办法,隔着一道帷幕,我们根本不能知道谁是谁,而且今年的钢琴专业只招三个人,你凭实力吧。”杜明翰微笑着拒绝。
“实力当然有,但学艺的孩子这么多,您也知道。”中年男子微笑着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孩子学艺非常不容易,请您理解一个做父亲的心情。”
“这是做什么,请你收起来。”杜明翰说,但是他的声音分明很软弱,杜明翰不由自主地看着那信封,相当的厚实。
“您肯定有办法,拜托了。”
杜明翰看着中年男子无声无息地退了出去,可是信封却留在他家的桌上,杜明翰掂在手上,再次试了试份量。
考试如期进行,虽然隔着帷幕,杜明翰还是巧妙地凭借那个微小的断层音找到了那位考生,这是他刻意教那位考生的绝招,在评分的过程中,杜明翰特意提到了这位考生的这个音节的问题,肯定了该考生的独创性,他说艺术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学院要的就是这种喜欢创新的人才。这番话他是当着全体考生的面说的,而且专家也非常的赞同他的观点,所以没有人会对那位第一名的考生有任何质疑。
夏城音乐学院第二年的招生工作又如期进行,杜明翰依然坐在主考官的位置上,望着眼前这道厚实的帷幕,杜明翰突然感觉心里发虚,当音乐如水一样地从帷幕后面倾泄而出,那个断层音却突然从中跳了出来,杜明翰感觉那声音像一把把刀子似的,扎在他心里,让他感到一阵阵的剧痛。?(选自《意林》2009年第7期)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听到在酒吧弹琴的女生对“断层音”追求原因的解释,杜明翰逃也似的走了,因为他害怕女孩道出事情的真相。
B.本文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杜明翰先是以“追求完美”的形象出现,接着通过回忆来展现他丑陋的一面。
C.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心理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展现了一个道貌岸然、见钱眼开、良心泯灭的人物形象。
D.文章在有力批判杜明翰的同时,也批判了在场的专家,因为杜明翰当场违心地肯定“断层音”时,专家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