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①,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①燕丹: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
(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荆轲双足跨开,站在易水边上,他神情坚毅,目光如炬,高举双拳,迎着寒风高歌(仰天长啸):“风萧萧兮易水寒……”心中迸发出无限的激愤,头发根根直竖起来…… (答案不唯一)
(2)几百年过去了,易水依旧寒冷,作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荆轲的悲壮英勇之气;诗人在歌颂荆轲以死酬知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心中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共 5分)
虞美人·梳楼
将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请分析词的上阙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请分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的写景艺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阙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的思归念远之情。丝丝的杨柳、丝丝的春雨表
达了思念的绵长;“楼儿忒小不藏愁”,是抒写了愁绪之烦多;“觅归舟”“和云飞去”则表达
了这愁是一种思归之愁
小题1:通过视觉描写了海棠、栏杆的明丽色彩,以明丽的色彩来反衬自己对家乡思念的
悲伤忧愁之情,这是借乐景来写哀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楼儿忒小不藏愁”,是抒写了愁绪之烦多;“觅归舟”“和云飞去”则表达了这愁是一种思归之愁。
小题1:此题是乐景来写哀情,反衬诗人对家乡思念的悲伤忧愁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即山海关,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隘,古称榆关。
(1)“长相思”是这首小令的_________。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天涯羁旅,缠绵而不颓废,忧伤而不凄苦,委婉动人。
B.用重叠复沓,极写行程之远,感触之深,渲染乡思之浓。
C.下片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突出词人的辗转无眠,烦躁不安。
D.全词描写真切自然,情景交融;用笔筒约凝练,意蕴深厚。
(3)王国维曾盛赞“夜深千帐灯”句“千古壮观”,请联系上下片内容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牌
(2)C
(3)“略”。(可抓住壮丽的千帐灯照着无眠的千颗乡心,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虞美人
[清]蒋春霖①
水晶帘卷澄浓雾,夜静凉生树。病来身似瘦梧桐,觉道一枝一叶怕秋风。
银潢②何日销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③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
[注释]①蒋春霖,晚清词人。曾亲历咸丰间兵事,漂泊江淮间,多感伤之作;②银潢:银河。化自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③南斗:即斗宿,南斗六星。
【小题1】“病来”二句表意生动哀婉,堪称神来之笔,请赏析。(3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病来”二句诗人以梧桐自比,(手法1分)通过风中梧桐萧索枯瘦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病后憔悴之态,(结合诗句分析1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漂泊之苦和离乱之痛。(思想情感1分)
【小题2】①对战乱平息的渴望;②对山河破碎的悲愤;③对帝都京城的思念,对朝廷的忠诚;④漂泊天涯的愁苦。(一点1分,任3点即可满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似瘦梧桐”“怕秋风”表现出了梧桐树枯瘦的形象,由此可得出,作者以梧桐树的枯瘦来自比,将自己病后的憔悴之态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然后再结合着注释“曾亲历咸丰间兵事,漂泊江淮间,多感伤之作”将作者的漂泊与离乱之苦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词的注释,抓住下阙的关键词来分析。“何日销兵气”表现的是对战乱平息的渴望;“望京华”写出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在天涯”写出了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可任选3点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暮出水静,为君起松声。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何以见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所咏之“风”是什么样的风?诗人咏“风”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诗之诗眼是“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我林壑清”,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确乎是“有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此诗所咏之“风”,当是炎热未消的初秋时给人以快意和凉爽的清风,而非乍暖还寒时的春风。诗人咏“风”,意在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说明风不舍昼夜地努力做到有益于人,有为之士也当如此。同时,诗人咏“风”,也是借风咏怀,寄托自己的“青云之志”。(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