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4 07:11: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
(1)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________极端同情你?_________ 不能不鼓励你,_____? 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2)我从小丧父,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机会服从或反抗父亲。_______ ?__________ 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_____________ 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
A.虽然? 也? 甚至? 因此? 即使? 也
B.虽然?却?甚至?但是?即使?也
C.虽然?却?甚至?因此?所以?也
D.尽管?也?甚至?所以?即使?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前后的语意连贯。
  每到岁末年初,心中就会升起一种惆怅。中国人过年总是图个热闹,那热闹? 使我倍感寂寞,?对我而言,过年无非意味着又一段生命的日子永远流失了,而在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之中,这件最重要的事情遭到了一致的忽略。我?觉得我的旧岁如同一个逝者,我必须远避尘嚣,独自来追悼它,?便是对逝者的亵渎。


参考答案:答案:反而(转折关系);因为;甚至(递进关系);否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讲演,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被”是多余的,应删去,因为“应邀”就包含着被动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4分)
⑴郯子之徒?之??
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
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而?
⑷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而?


参考答案:(4分)⑴之:这些?⑵焉:兼词“于此”“从这里”或“在这里”?⑶而:如果
⑷而:表修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疾风骤雨的鼓点响起,《日出》、《给我感觉》、《HighHighHigh》、《姐妹》、《站在高岗上》等劲歌鱼贯而出,撩拨起了全场第一个小高潮。
B.虽然多年前,我国就提出要打破学历社会,可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还在赋予学历超越教育的价值,其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
C.报道说,一些官员眼睛只盯着领导。领导要求得严了,自己就收敛一点;领导说得少了,就“放松”一下,成了“墙头草”。
D.报道写得活色生香,有细节,有心理活动,让外人窥见了官场生态一角;同时也让人担心:遏止公款吃喝,比我们想像的要困难得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出去。只能形容人。B项对:表示动作的对象。应该改为“将”,把,用的意思。C项墙头草: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与语境不符。D项活色生香:书面上呈现活生生的景象,而且散发出香味。形容诗画所描绘的景物生动逼真。元代王恽《繁杏锦鸠图》:“尽堪活色生香里,拥顾双栖过一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词类活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