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9-24 07:13: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从下列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5个,分别填人文段中的画线处,使文段语意连贯,意思明确。
  滋润 滋养 滋生 滋味 意味 不止 不只 不但 不是 而是 反而 因而
  年轻总要靠梦想来①_________才能成长,鲁迅也是如此。他立志救国,到日本仙台学医,却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然而鲁迅先生②_________没有丢弃梦想,③_________做出了更艰难的选择——弃医从文,开始了他文艺救国的梦想。可是,他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④_________,⑤_________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尽管这样,鲁迅先生仍然执着地追寻下去,终了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参考答案:①滋养⑨不但③反而④滋味⑤不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nbs p;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我们的编辑都能够?,敢说敢劝,那么某些不良文风和诗风或许会早日改观。
②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③诗中想象的雷同,必然是事物特性的丧失和诗人个性的?。
A.敢想敢做认识缺失
B.果敢大胆见解毁灭
C.仗义执言偏见泯灭
D.义正词严看法消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作为鱼米之乡和交通?的湖北,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东京大学教授近日发明一种新型的化学制法,据称无需使用达菲生产过程中?的植物原料,就能研制出达菲仿制药物。
③演员们曾阅读了大量资料,潜心观察人物并刻意模仿,?最后的表演让人信以为真。
A.要道 必需 以致
B.要道 必须 以致
C.要冲 必须 以至
D.要冲 必需 以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要冲”指全国的或某一地区的重要道路汇合的地方;“要道”指重要的道路。“必需”指一定得有,不可缺少,作动词;“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副词,只能作状语。“以至”有“直到”“直至”或“甚至”的意思,表示递进关系;“以致”有致使的意味,所连接的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C.张良是时从沛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jiàn 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 A.如果; 你 B.wáng灭亡; 逃跑 C.跟从,跟随;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跟从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文言文虚词积累考查: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利: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也:而,连词,表并列。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其,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
D.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民:以,连词,表目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其:表反问语气,难道。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①根据虚词所处的位置推断虚词的用法。虚词的意思用法跟虚词所处的位置有一定的联系,处于句首、句中、句末它们的意思用法就不同。②根据虚词相关联的词语推断虚词的用法。有的虚词经常与别的虚词或词语相配合,有比较固定的用法,也有比较固定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断它们的用法。③根据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去推断它们的用法。虚词前后跟着什么样的词,表示什么样的用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去推断它们的用法。例:“而”“且”作连词表并列关系时,它们前后词语的词性、结构都一样,前后词语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④根据语法分析去推断虚词的用法。词语的构成是有一定的语法规律的,它们一般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所以根据这些语法规律可以推断虚词的用法。例“而”根据它处的语法关系,就可以推断它的很多用法。在连接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⑤根据虚词的语言环境分析,去推断虚词的用法。一个虚词的义项可以是多项的,但在一定语境中它的义项又是确定的。因此我们只要仔细分析虚词所处的语境,就可以判别它的用法。从语言环境去推断虚词的用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语意方面,一是逻辑方面。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