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A.尽管木结构建筑最早出现在我国,但目前我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欧洲。 B.如果借鉴瑞典等发达国家经验实现林业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就可以在我国实现木结构的复兴。 C.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木结构房屋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木结构建筑在我国部分地方可能并不很实用。 D.随着利用秸秆生产板材技术的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的出现,我国木结构建筑的比例很可能会逐渐增大。 |
3、阅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爸送来的三袋米
爸从乡下来,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袋米。
爸说:“这是今年的新米,带给你们尝尝。”妻笑着说:“谢谢爸爸。”
晚饭是用爸带来的新米煮的。“哇,真香!”妻对爸说:“这米比我们买的好吃。”爸开心的笑了:“咱自个种的,还能孬?”
晚上,妻对我说:“爸也真是的,从大老远来,为的是送一袋米。”我说:“这是爸的一番心意。”妻感动的说:“爸真好。”
一个月以后,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又送来一袋米,爸说:“我在电视上看到城里竟然有人卖有毒大米,还是家乡米放心。”妻说:“爸我们吃的是大超市买的米,人家有信誉保证呢。”
爸憨憨的笑了。
妻把我拉进厨房,说:“你跟爸说说,往后别送米了,来回车费四五十块,爸也不算算,这么一折腾,米都什么价了。我们刚刚贷款买了房子,爸也不想着替我们把钱省着。”我笑着说:“你以为爸和你一样是学经济管理,懂得成本核算啊。”
饭时,我对爸说:“您往后别送米了,吃不完没地方放。”爸不作声,埋头扒饭。妻挤眉弄眼地朝我笑。
第二袋米还没吃完,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大袋米,比上次那袋多出了一半。
妻不高兴了,在厨房里一个劲地埋怨我。爸正在客厅看电视,自个儿乐。
我把爸叫到叫到里屋,说:“跟您商量件事,您往后就别送米了,行不?大老远的,花车费不说,人也折腾的累,不值。”
爸脸上漾着笑没了,一脸难色。他说:“你不晓得,老家隔壁,你李婶的儿子,每次开车回去接她到城里,李婶总要问我啥时在到城里玩,我说:‘我儿子早跟我说了,只是我舍不得丢下那块地。"秋收了,闲了,再找理由说不过去,我寻思着还真得来,可我不能空手啊,车费不能白花,乡下没稀罕东西,带来米免得你们买。儿啊,你的话爸懂,爸晓得你们的难处,爸这次回去,可以跟你李婶说城里我都去了三遭,我都玩腻了。只是爸没想到会闹得你们不开心。”
爸低着头,那神情就像犯了错误不知所措的孩子。我心里发酸,一阵沉默。爸突然抬头说:“儿呀,其实,爸是真的想你们哪。”
爸的声音哽咽了。
晚上,我给妻讲老家的邻居李婶,讲老爸的经济学观点,讲老爸的眼泪。妻哭了,搂着我,轻轻地说:“等我们条件好了些,就把爸接来吧。”
人生有多少尴尬就有多少美丽,有多少美丽就有多少至真的情。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
1.“爸”为什么不顾我们的反对,连续送来三袋米?这三袋米有什么作用?(4分)
2.文章结尾说“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不是米,那是什么?(5分)
3.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爸的经济学观点”和“妻子的经济学观点”有何特点?请联系现实,谈谈儿女该如何对待父母的爱。(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感与快感
①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喜欢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②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关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于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③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有前者可以尝到美感而后者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关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许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的。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④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⑤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对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
1.在第⑤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的比喻要说明的道理是(? )
A.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B.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C.如果过于专注,反而不能获得美感。
D.美感与快感永远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2.美感和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 )
A.美感起于艺术鉴赏,而快感起于生活实际。
B.美感欣赏的浓度大,快感欣赏的浓度小。
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D.主张享乐主义的人获得的多是快感,而能忘却自我的人多能获得美感。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
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
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
D.不少美学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弄不清楚美感与快感的分别。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尺度
彭?程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事件,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地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财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得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沆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面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者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了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得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摘自《急管繁弦》,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事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丁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
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复制的时代”。 ?
D.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
E.本文开篇提出“尺度”的话题,接着论述其“相对性”,再阐析其“普遍性”中的“意外”,而后揭示出“尺度的核心是个性”。 ?
2.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
3.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面貌”这句话的弹解。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