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5 13:00: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一些人去山里玩耍,下山的时候,面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大家很高兴,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远远地就看见山下的停车场,果然是条捷径!正当大家庆幸时,眼前出现一道断崖,而捷径在此一拐,伸向远方的一个小山村。大家一筹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道……曲曲弯弯地,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山民知道每一条捷径通向何方,他们走起来,就是捷径;而我们追求“捷径”的心态,一开始就是踏上弯路的前兆。有时,走捷径也是需要经验的。就像羚羊,只知道有捷径可过河,却不知道那里有鳄鱼,这时的“捷径”,只怕比弯路更“弯”。读了这则故事,你对“捷径”与“弯路”的关系有什么认识和体会?请就“捷径与弯路”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捷径与弯路”也是一道关系型话题。作文前先要细读材料和提示语。从材料与提示语的指向看,核心意思说的是“看似捷径,实是弯路”,那么构思时就要联想生活中有哪些“看似捷径”,反而会把事情复杂化甚至把人引向歧途的“弯路”。当然,对“捷径”的理解应宽泛些,所谓“捷径”,即解决问题的便捷手法,像作弊、行贿等都可看作不该走的“捷径”,可以联想到的作文素材至少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磨刀不误砍柴功”,等等。本题如果写成议论文,可注意把握材料及提示语中丰富的信息,然后这样展开:1.为什么会把“捷径”走成“弯路”(经验不足、心态失衡);2.把“捷径”走成“弯路”有什么危害(轻则浪费力气,重则害人害己)。
参考拟题:走不得捷径;把弯路走直。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白居易用他的漂泊的痛苦丰富了文学殿堂,维纳斯用失臂的痛苦展示了永恒的魅力,帝王蛾用破茧的痛苦张扬了生命的力量。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现象时,会惊诧地发现,痛苦其实亦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亦或是历史的一笔财富。
要求:① 请以“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②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在生命中,只有忍受痛苦的磨练,往往才能得到美丽的结果,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达到人生更美好的境界。
最佳题目:
《痛苦之后是美丽》
《痛苦是美丽的前奏》
《阳光总在风雨后》
《痛苦造就美丽》
《化蝶》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痛苦之后的美丽》
《痛苦之后的美丽》
《苦尽甘来》
《美丽是痛苦的结晶》
素材:
1、诗文名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4)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诗
(6)“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存;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沈近思
(7)生命中需要更多的云翳,来造成美丽的黄昏。---冰心《生命》
(8)冰心的诗: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牙儿,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9)汪国真诗:
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
(10)“眼睛因多流泪水而愈纯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琦君
(11)风可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拉罗什弗科)
(1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3)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2、自然现象:
(1)彩虹总在风雨后;
(2)蛹化为蝶:
有一位小男孩,看到一只蝴蝶正在蛹中痛苦地挣扎,它还有一只翅膀没有挣脱出来,就帮助它把它从蛹中拿出来。可是蝴蝶没能飞起来,不久就死了。小男孩伤心地问妈妈,妈妈告诉他:“这是因为它没有经历从蛹中完全挣脱出来的痛苦,你不是帮它,而是害了它。”
(3)?凤凰涅磐:“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斯(Phoenix),满五百年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 (郭沫若《凤凰涅槃·序》)
(4)茶香来自沸水:
“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茶平淡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烈的沸水呢?茶叶为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5)一生美丽一次的依米花:
在非洲的弋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花的小花。依米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在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们叹惋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同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6)?沙漠玫瑰: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有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带给她一蓬枯草,像死掉一样,没有水分,没有生气,很难看。朋友告诉她,这叫沙漠玫瑰,浸泡在清水中,几天就会复活;倒掉水,又会渐渐枯萎。藏上一两年,再置于水中,她又会复活。?
(7)麦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农夫,和神约法三章,在一年之内,听从农夫祈求的,要阳光有阳光,要雨水有雨水,好让麦子无风无浪地成长。但当作物收成时,表面上长得高高的麦穗内却没有结子,神说:“因为没有挑战,所以麦子就变得无能,一定要有一点奋斗,暴风雨是必须的,打雷闪电也是必须的,它们会在麦子里形成灵魂。”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做事要讲原则,有些事情要努力去做,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做与不做,看符合不符合你的处事原则。坚持原则,该做的就毫不犹豫,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请以“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题目分析(是什么意思)
1、“为”可以理解为“做”“坚持”“坚守”“实践”等;那么“所为”是所字名词性结构,“有所为”就是有要做的东西,有坚持或坚守的东西。“有所不为”则与之相反。
2、思考要坚持的东西,做的事是什么样的呢?依靠什么样的标准呢?材料中已经提到的“原则”。
3、那么写这个题目就是写我要依靠什么原则或标准去做那些事,坚持那些东西。
二、立意
1、有所为就是以符合仁义礼智信为原则去做人做事。
2、有所为就是以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为准则去做事
3、有所为就是要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准则去做事
4、有所为就是要以人类大爱去安身立命
5、有所为就是要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原则去做人做事
……
那么有所不为,则可立意为不符合仁义礼智信原则的就坚决不做,不涉及。
注意:题目要求是以“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为题,那么选择一个作为题目后,就要以之为中心选材行文,不能两个方面均衡用力,要有所侧重。
三、选材
1、?文天祥誓死捍卫南宋政权,因为“义与忠”
2、?苏武牧羊
3、?爱因斯坦决绝在《文明世界的宣言》上签字
4、?哥白尼誓死捍卫科学的真理
5、?最美司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6、?官员滥用职权(没有做到有所为)
7、?商家唯利是图(没有做到有所不为)
8、?一个国家的有所为(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国家尊严)
9、?一个国家的有所不为(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就不去做)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每当情人节、圣诞节来临之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是火暴的场面:商场、酒店、KTV人满为患,用“爆棚”形容远不过分;情人节玫瑰花香飘满天,花价也随节日不断攀升。然而,一项面对青少年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显示,竟然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
  2.从“端午祭”申遗到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从号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到汉字申遗,韩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中国再也不能沉默了,他们说汉字是中国的,不是韩国的,表示要维护汉字的“所有权”。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上现象呢?请以“文化现象的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这道作文题给了两则材料。细究这两则材料所针对的集中对象是“文化现象”。第一则着重谈了“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关注的巨大反差。第二则着重谈中国人反感韩国拿中国文化申遗,要维护汉字的“所有权”。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洋节为什么越来越火暴?洋节的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在写作中,首先是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不可想当然,要针对这种文化现象反思,写作的时候只要围绕其中的一点展开就行。其次是要辩证地看待文化现象,既要看清其积极有益的一面,也要看清其不足消极的一面。在议论说理时,用词要准确,造句要合乎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武断片面地将上述文化现象简单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我们可以有以下反思:①中西节日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必然,面对节日的碰撞,我们需要“兼收并蓄”,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大量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从而形成民族文化新的繁荣和发展;②人文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民族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社会的异变和悲哀,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的民族,要想实现经济腾飞的奇迹,并保持长久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③这种“崇洋媚外”的表现是不是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引导的缺失?洋节充满青春活力,节日休闲狂欢更是青年人的首选,而传统节日留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不是走亲访友,吃喝玩乐,就是烧香拜神。节日送礼,是很多参加工作的人都感到头痛的一件事情,传统节日一到,人们就不得不张罗节日送礼的事情,甚至有借钱送礼现象发生,传统节日往往被人戏称为“灾难日”;④对于民族文化,以珍视的态度来对待远比“中秋”“端午”申遗更有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的载体,是民族之精华,是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来支撑;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已经迫在眉睫,中华民族不能患上“民族文化缺钙症”。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