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2017-09-25 13:32: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谓大夫种曰:“三王则三皇之苖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于地户。子胥以是挟弓干吴王。”于是要大夫种入吴。
此时冯同相与共戒之,伍子胥在吴,自与不能关其辞。蠡曰:“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乃入越。越王常与言尽日。大夫石买,居国有权,辩口,进曰:“炫女不贞,炫士不信。客历诸侯,渡河津,无因自致,殆非真贤。历诸侯无所售,道听之徒,唯大王察之。”于是范蠡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间。大夫种进曰:“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易曰:‘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众之议。’成大功者不拘于俗,论大道者不合于众。唯大王察之。”
于是石买益疏。其后使将兵于外,遂为军士所杀。是时句践失众,栖于会稽之山,更用种、蠡之策,得以存。故虞舜曰:“以学乃时而行,此犹良药也。”王曰:“石买知往而不知来,其使寡人弃贤。”后遂师二人,竟以禽吴。
子贡曰:“荐一言,得及身,任一贤,得显名。”伤贤丧邦,蔽能有殃。负德忘恩,其反形伤。坏人之善毋后世,败人之成天诛行。故冤子胥僇死,由重谮子胥于吴,吴虚重之,无罪而诛。传曰:“宁失千金,毋失一人之心。”是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胥以是挟弓干吴王   干:触犯
B.于是要大夫种入吴要:邀请
C.于是石买益疏疏:被疏远
D.更用种、蠡之策更:改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越王常言尽日    落霞孤鹜齐飞
B.历诸侯无售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C.竟禽吴勇气闻于诸侯
D.无罪诛今人有大功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蠡认为自己地位卑微,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所以不参与世俗活动。
B.越王勾践失败退兵至会稽山,后采用了文种、范蠡的计策,最终灭了吴国。
C.石买之言并非谗言,只是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但也差点使勾践失去范蠡。
D.本文引用子贡的话,意在点明进言任贤的重要性,对后世有劝诫的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干:求见。
小题2:连词,表转折,却。A.介词,跟/连词,和;B.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适宜,适当的位置;C.介词,因(此)/介词,凭借
小题3:“不与于世”意为“不合于世”“不被世俗认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小题1: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对孔子称赞水做了自己的解释:“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结合文段,说说你的看法。(4分)
小题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施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
孟子以齐人的做法为例,讽刺社会上的哪一种人?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小题3: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结合文段,谈谈你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 孟子认为孔子是称赞河水的有本,所以能永远地流,直通大海。(1分)孟子通过赞扬“有源之水”的本性,告诫我们要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有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和为远大目标而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怀。(3分)
小题2:讽刺了社会上以卑鄙无耻手段(卑躬屈膝)求得升官发财的人,这种人没有羞耻心,一旦得势,就目空一切,盛气凌人。(1分)求取富贵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通过正当手段取得。(2分)
小题3: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的看法来自我们下民的看法,天的听闻来自我们下民的听闻,即上天的认可实际上是百姓的认可。(1分)要得到天下必须有仁德之心,必须赢得民心。(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孟子对孔子称赞水所持的观点,他认为水是“有源之水”, 告诫我们要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有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和为远大目标而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怀。。本题从其他角度解答也可,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点评:此题是一道半开放题,针对孟子对孔子称赞水所持的观点,来谈自己的观点。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参照孟子的论点,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孟子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题2:试题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通过每天蹭坟上的酒肉吃却又在家人面前装模作样的人,讽刺了社会上以卑鄙无耻手段(卑躬屈膝)求得升官发财的人,这种人没有羞耻心,一旦得势,就目空一切,盛气凌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成功并没有错,但是要通过正常的渠道。
点评:本题虽然考的不是句子翻译,但是侧重点仍然是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要想做对这个题,首先要将两个个句子的含义都弄懂了理解通了才能做对。
小题3:试题分析: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天的看法来自我们下民的看法,天的听闻来自我们下民的听闻,即上天的认可实际上是百姓的认可。本题从其他角度解答也可,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点评:此题是一道半开放题,针对给出的这句话,来谈自己的观点。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参照文本所讲到的,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出相应的理由。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列为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貌岸然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乎?
盖尝论天、人之辩,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哉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以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调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弭:消除,制止
B.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审:清楚
C.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榜:文告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卒:通“猝”突然,仓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君子学道则爱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
D.是孰使之然哉?然视其左右,来者已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下笔洋洋洒洒,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碑记的传统写法是以叙事为主,而本文却是以议论为主,其间叙事均以议论出之。作者从“文”“道”“忠”“勇”四川方面盛赞韩愈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归于韩愈具有“浩然之气”。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是以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受到皇甫、李逢吉等到人的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者认为韩愈并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5分)
(2)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5分)
D项一是信息不全,二是绝对化,原文只是说“保证了建筑很高的避雷水平”。


参考答案:
1.C 2.B3.D? 4.(10分)
(1)(5分)只有韩文公从平民中崛起,谈笑之间举手一挥(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望风倾服而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注意“麾”“靡然”“正”等关键词)
(2)(5分)老百姓是已经心悦诚服了,便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占卜选择的新址在州城南面七里的地方,仅仅一年新就建成了。(注意“新”“卜”“期”等关键词)
附参考译文:
译文
  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由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的。
  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确实不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元祐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我说:“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象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州人请我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祭祀韩公。


本题解析:
1“榜”此处作动词,应讲作“在匾额上题写”。
2D项“作者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误,是有人认为,作者在反驳;而且因果不当。
3“而”均为修饰连词,可译为“着”,A“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则”连词,就/转折连词,却,D“然”代词,这样/连词,然而。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盛孝章书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竞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据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
  【注】①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汉末为吴郡太守。为人器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孙策平吴会后,因为妒忌盛孝章的名望,把他囚禁起来。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以救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月不,时节如流——居:停留。
B.海内知识,零落尽——殆:几乎。
C.宗社将,又能正之——绝:覆灭。
D.凡所称引,公所知——自:自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盛孝章“孤危愁苦”的一组是(? )
①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②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③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④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⑤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
⑥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
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勉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想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依曹操。
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单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
  ②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③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缀花瓣,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忝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焕炳若列星而室焉/盈:满
B.使夫人击筑/辄:就
C.吹笛击/筑:拍打?
D.菊华时/舒:绽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作蟠螭,口衔灯/私见张良,具告
B.众乐皆作君/幸得脱矣
C.后出扶风人假儒妻/愿小相焉
D.就北辰星求长命免/赋《离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入咸阳后,见到许多奇珍异宝,但一概不动,表现了他的政治谋略。
B.对咸阳宫的珍宝描写,有传说的虚构成分,作者只是对传说加以记载,而不出面评论。
C.侍女对皇宫生活的回忆,充满了留恋之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批评侍女贪图享乐的思想。
D.所选笔记段落,记事细腻,表现了笔记文的特点,作者不动声色地细细记载一些事情,结合历史全面来看,就会发现隐得很深的一些情感态度。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
                 ?
(2)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
                 ? ?


参考答案:1.C
2.A
3.C
4.?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5.(1)吹(玉管)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山林间有车马,隐隐听见马车的声音阵阵传来,吹完玉管,也就不再看见什么了。
  (2)曾经用吹拉弹唱跳舞来互相娱乐,大家争先恐后地制作穿上鲜艳的衣服,来欢乐地度过美好的时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