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9-25 14:04: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语言表达有形象和抽象两种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在下列各小题横线处
填写相关内容。
示例:形象表达:门前冷落车马稀。
抽象表达:冷清萧条
小题1:形象表达:?。抽象表达:没有多余位置。
小题2:形象表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抽象表达:?
小题3:形象表达:?。抽象表达:用假象迷惑对方。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李白是中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B.王小光同学不仅认真学习,而且好为人师,班上的同学不管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乐意帮助。
C.这几天,一场强冷空气突袭我省,使得气温骤降。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噤若寒蝉。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艺术类研究性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趣味和健全人格。
B.目前,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如其他艺术一样,需要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两会期间,部分省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江河治理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D.近日罗奇指出,中国经济的出路只有一个,即现在就要重新平衡经济结构,推动和鼓励国内消费,而非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曹操之口。话说曹操刺董卓不成,董卓下令捉拿曹操,陈宫追随曹操逃至成皋,受吕伯奢接待。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在得知实情后,又杀吕伯奢。陈宫说:“知而杀之,大不义也。”曹操遂以此话答之。(第四回)
B.董卓弑帝揽权,曹操在各郡广发檄文,集结义军讨伐董卓。董卓遣华雄应战,华雄战败,后遣吕布来战。义军先是由张飞手持双股剑应战,再有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出战,最后刘备也是提丈八蛇矛而出。这就是有名的三英战吕布。(第五回)
C.且说,曹操谋权,把持朝政,众人皆惧。时司徒王允府中有一歌姬唤之貂蝉。王允巧使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董卓,又将她献给吕布。离间董卓、吕布,使他们二人反目,并拉拢吕布讨伐董卓。(第八回)
D.献帝欲歼灭李傕、郭汜事败逃至洛阳,又闻李、郭追兵将到。危难之时,曹操差遣夏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保驾。献帝适才安心。(第十四回)

E.袁绍进兵许都,曹操应战。袁绍有颜良、文丑猛将,曹营无人可迎战。曹操遂差人请关羽出战,关羽领命而出,手持青龙偃月刀,骑曹操所赐赤兔宝马。斩颜良、杀文丑,如入无人之地,曹军大胜。(第二十五回)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学习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是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需要用阅读造就民族心灵高地,用阅读提升人民精神气质
②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得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③一个人阅读的力量,决定个人学习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实践的力量
④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力量
⑤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当今世界,我们要点亮中国梦
⑥所有人阅读的力量,决定国家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创造的力量
A.②③⑥①⑤④
B.④③⑥②⑤①
C.④②③⑥①⑤
D.②④③⑥⑤①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