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有功者害之填然鼓之 C.项羽仁而爱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臣等以死守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①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
②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给他送行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大意可知,合:交战,交锋。所以选B。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以,均为介词,用。A前者为“…的原因”;后者为“用…的方法”;B前者为代词,有功劳的人;后者 “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C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为表递进关系。所以选D。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汉王接受皇位的理由,不是拒绝皇位的理由。汉王拒绝皇位的理由是“皇帝的尊号贤人才能拥有,自己不愿意徒有虚名”。所以选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北、示、降、宾语前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白衣冠。
参考译文:
汉五年(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在垓下与项羽决战。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在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于垓下大败楚军。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于是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因为怀王当初封项羽为鲁公。)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汉王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正月,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汉王说:“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徒有空名,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大臣们都说:“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相请求。”汉王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合适,那我就为了国家的便利吧。”甲午日,汉王在汜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
天下平定之后,高祖定都洛阳,诸侯都归顺了。从前的临江王驩替项羽反叛刘邦,高祖命令卢绾、刘贾围攻他,没有攻下,几个月以后,王驩投降了,高祖在洛阳将他杀死。
五月,将士兵都遣散回家了。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加害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瘁: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将:将要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1)彦光一到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震惊) 。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到公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①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久,召唐让曰——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飨宾客军吏舍人——飨:享用
D.而拜唐为车骑都尉——拜:授予官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冯唐以孝著?②?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B.①?乃复问唐曰?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C.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①?委任而责成功?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④?上怒,起入禁中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各种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D.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B
5.①于是才再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②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泰兵所虏杀。
③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