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5 14:21: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钝响哀声叹气雕梁画栋
B.吞噬 烟蔼地崩山摧断壁残垣
C.两颚撕打面面相觑百无聊赖
D.拖沓嬉闹相辅相成宽宏大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并非自己创新,更非封闭式创新,不能排斥技术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无法通过引进直接获得,并关键技术更是买不来,日本和韩国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5和1:8,而我国的比例为1:0.15。
由此可见,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问题是(?)。
A.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够
B.过分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C.引进先进技术的力度还不够
D.引进的技术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关键的技术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逢全国“两会”召开,市场变得异常敏感。上周大盘出现了大幅震荡行情,时而激情洋溢如坐春风,时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故有幸结识了一批如雷贯耳的学者、教授。
C.在我国即将步入老龄时代、青壮年劳动力逐渐转向稀缺的背景下,要处心积虑把“不上学、不工作、不培训”的青年送出家门。
D.在这个没有各归其位的非稳态社会,于丹没料到自己因“清浅的鸡汤”得到不虞之誉,又因“鸡汤的清浅”遭到求全之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A.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C.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谋划。贬义词。D.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料到”与之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踯躅(zhú)嘀咕(dí)兴奋 (xīng)汗流浃背(jiā)
B.偌大 (ruò)霰弹(xiàn)嫉妒 (jì)大腹便便(pián)
C.戏谑 (xuè)迤逦 (yǐ)症结 (zhēng)浑身解数(jiě)
D.关卡(qiǎ)编纂(zhuàn)顷刻 (qǐng)一模一样 (m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B嫉jíC解xièD纂zuǎn)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6分)
⑴先生们,女士们:
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⑵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⑶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⑷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⑸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⑺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⑻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⑼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⑽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答:一处:?;二处?;三处?。?


参考答案:⑴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⑺处与⑹处对调,或⑹处与⑸处对调。⑽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⑴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理由是对象是某中学生旅行团。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