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5 14:21: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所阐述的有关应用文的知识,哪一项最确切?
①应用文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即为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写的。
②应用文的主旨确立,主要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实际工作、具体情况的需要;一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
③应用文在表现主旨时要求明白显露,最忌主旨隐蔽含糊,引起歧义。
④应用文的结构,要求完整严密、层次清楚、简明扼要。
⑤应用文的语言要求平实、得当、简洁,还必须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⑥应用文必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即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猥亵(wěi)晃动(huǎng)数见不鲜(shuò)翘首以望(qiáo)
B.尽管(jìn)应用(yìng)光风霁月(jì)崭露头角(lù)
C.脊梁(jǐ)创伤(chuāng) 博闻强识(zhì)畏葸不前(xǐ)
D.缫丝(sāo)攻讦(jié)闷声闷气(mèn)螳臂当车(dāng)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晃”读huàng,B“尽”读jǐn,D“闷”读mēn。)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现在和朋友漫步着的灞河长堤,依旧是那道老堤,但却已经“面目全非”了。
      ,        ,        ;        ,        ;        。
①河边原来的沙滩,也是奇花异草连片相间
②水边长着密不透风的野生苇子,有水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凫游
③河堤内外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
④栅栏围护的木板小桥通到水边
⑤其中不乏颇为稀罕的品种
⑥这儿已经被改造被装点成公园了
A.⑥①④②③⑤
B.③②⑤①④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⑥③⑤①④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⑥能恰切承接上文“却面目全非”,故在首句。排除BC;根据最后两个标点,排除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 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成分残缺,缺主语“由于”和“使”应删去一个。 C误用否定词,应改为“以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以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D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把“反而”删去,或改为“从而”。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写出下列节日的具体时间。
A.元宵节:_______________
B.国际劳动节:_______________
C.端阳节:_______________
D.中秋节:_______________
E.重阳节:_______________
F.除夕: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农历正月十五
五月一日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初九
农历每年最后一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