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5 14:3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贤 士 隐 居 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①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②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玩心:犹言专心致志。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殆忘寝食——殆: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苟:马虎 D、辄一扣之——扣: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妄与人接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古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D 4、A 5、A 6、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仁宗深器之。入为右司谏,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皇祜中,颇多灾异,奎极言其征日:“水旱饥馑,此天道之不顺也。地震为患,大河横流,此地道之不顺也。邪曲害政,群小纷争,众情壅塞,此人事之不和也。夫帝王之美,莫大于进贤退不肖。今天下皆谓之贤,陛下知之而不能进;天下皆谓之不肖,陛下知之而不能退。 内宠骄恣,近习回挠,阴盛如此,宁不致大异乎?又十数年来下令及所行事,或有名而无实,或始是而终非,故群臣百姓,多不甚信,以谓陛下言之虽切而不能行,行之虽锐而不能久。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毋为人所测度,而取轻于天下。”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财利,负其息者,至取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居三月,治声赫然。除端明殿学士,拜枢密副使。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帝顾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颇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耶,有所要耶?”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奄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奄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日:“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尚书,谥日文肃。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卜六·列传第七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深器之器:器重 B.奎发孙宿恶宿:往日 C.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状:陈述 D.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 竟:竟然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陛下知之而不能进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B.以故职还朝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乃命知江宁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今为陶绌奎秦王为赵王击缻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奎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②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
③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
④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⑤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⑥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祜年问发生了很多灾异事情,吴奎陈述了“天道”“地道”不顺及“人道”不和的现象,劝谏皇帝要进用贤能贬退无才。
B.吴奎代理开封知府时,处理事情敏捷,特别是对富豪孙氏侵占别人的财产和利益一事的处理,更使他名声赫然。
C.宋神宗刚即位时,想召王安石到朝廷任职,在吴奎的极力劝谏反对之下,宋神宗没有重用王安石,只是任命他为江宁知府。
D.御史中丞王陶因毁谤宰相韩琦而被贬,吴奎也因支持王陶而受到牵连,但在司马光的劝谏下,皇帝还是把吴奎留在了中书省。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谓陛下言之虽切而不能行,行之虽锐而不能久。(3分)
(2)毋为人所测度,而取轻于天下。(2分)
(3)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1)认为陛下说起来虽然恳切却不能施行,实行起来虽然急速却不能持久。(3分。)
(2)(陛下)不要被别人妄加揣测,从而受天下人轻视。(3分。)
(3)皇帝下诏任命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坚持认为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竟:终究
小题1:A项,前一个为连词,表转折,却;后一个为连词,表递进,而且。B项,都为介词,凭借,凭着。C项,前一个为副词,于是,就;后一个为副词,才。D项,前一个为介词,由于,为了;后一个为介词,替,给
小题1:③句是吴奎代理开封知府时的所作所为,⑥句是司马光的谏言
小题1:吴奎并未支持王陶,而是反对王陶
小题1:(1)谓:认为;切:恳切;锐:急速(2)测度:揣测;取轻:轻视,看轻;被动句式(3)除:授予;执:坚持;疏:上奏;阿附:迎合依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A.入则孝,出则悌。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欲速则不达。
D.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连词,就,表并列;其余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成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成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垂涕再拜受诏——涕:眼泪
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等候
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
①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两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C
4.(1)他十五岁就开始有文字方面的能力,曾经写文笺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非常惊奇。
(2)现今大概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宇文述有罪是明摆着的,怎能舍弃问罪?
(3)他的同伙就拉走善心,于是就害死了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