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琵琶行并序》中有些环境描写的诗句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烘托了苍凉悲壮的气氛。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乐声动人、听者全神贯注的气氛。
C.“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烘托了孤独寂寞的气氛。
D.“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与朋友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完成诗后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古人写送别,常表露出一种愁苦、无奈,或凄凉伤感的感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从“景”与“情”两方面给予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惜别中乐观的情怀;题目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人写送别,常表露出一种愁苦、无奈,或凄凉伤感的感情”一句的提示,无疑对鉴赏大有裨益,仔细阅读,不难看出: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初春雨后的清新景象,一个“新”字给送别带上了爽朗豪迈的氛围。最后点出送别之意,却丝毫没有悲伤、凄凉之情,在惜别中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夕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作者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第二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找出一种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试找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①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因远离故乡而于睡梦中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以后,依旧孤眠异乡,加之又听到子规月下哀啼,更加触动思乡之情!②用典。“蝴蝶梦”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然于花丛,虽然有趣但毕竟虚幻、短暂。作者因日有所思,夜间便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梦醒后却更为孤独。③反衬。想象中美好的梦境反衬出离家的凄凉的现实,思乡的情感更感人。
2.【参考答案】“动”“唯”。“动”字,“动辄、动不动就”,动辄整年不见家书,逼真传神地表现诗人期待家书而不得的沮丧甚而嗟怨等复杂的心理,暗示社会不安,突出其忧国忧家。“唯”,“唯独、只有”,春天万物复苏,唯独诗人却满头黑发变白,体现其内心愁苦之深。(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月”“疏桐”“漏断”极写了作者?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
小题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极写了作者凄清(或幽独)的的心境。(3分)“幽人”是指作者自己。(2分)
小题2: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2分)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的思想感情。(2分,其中“孤苦”1分,“清高”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作者的心境,可联系对作者身世的了解进行。苏轼被贬黄州,可联系课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时还要根据诗句内容做具体分析。题干中列举的“缺月”“疏桐”等意象,表现的都多为孤独凄清的心境,由此可得答案。至于“幽人”所指,当然是作者自己。
小题2:本题第一问问的是修辞方法,难度不大。后两问则应根据题目“虚实结合”的提示进行解答,“表面上”指的是“虚”,“实际上”指的则是“实”。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
吴均
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①。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注]①畿:疆也,限也,此处指何山山麓。
1.诗作开笔即点题旨“重别离”,但却不直接写离愁,而是寄寓在写景中。请你试做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两句中,“远”字和“逐”字有什么样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草”与“薇”由山麓伸向川上、涧中,直与游子离去之路相接,似乎草亦含情。云与山峰连缀在一起,细雨润湿山衣,禽息而恋巢,萤飞犹绕窗,都表现出一种依恋之态。这几句写草、云、雨、禽、萤,一切都与人有相同的情愫,都隐约与人的重别离的心态相应,写景中浸透了重别离之意。(意对即可)
2.“远”字明写刘余杭舟行,暗写诗人久立岸边,目送征帆。“逐”字则写出诗人因刘余杭离去而产生的孤寂之感,这又与首句的“重别离”相呼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